80后这一代 第14节: 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3)



系列专题:《钱理群先生至诚之作:致青年朋友》

  这正是问题所在:作为一个在读的大学生、研究生,如何为自己的世界观的形成打基础?

 80后这一代 第14节: 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3)
  我想从学生生活的特点说起。人其实有两种生活的:首先是现实的物质生活,它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同学们有时会觉得每天过着"从宿舍到教室、图书馆到食堂"的三点一线的生活非常枯燥,就是感受到这样的时、空的限制。但你们还有另一种生活,即当你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坐在图书馆里,翻读一本又一本的书,你就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和千年之远,万里之遥的古人、外国人,进行精神的交流:这就是你的精神生活。学生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生活的现实空间是相对狭窄的,而他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却是无限广阔的。其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而读书,如我们这里所说,就是和古今中外的没有见过面的朋友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而最神妙之处,就在于这些书上的朋友,是你可以自由挑选的,而且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那么,这里就有一个如何"择友",即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就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和真正的思想、文化、科学、文学的大师对话,从他们那里直接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使自己在人生起点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据了精神的制高点。这样,你就为自己的理想、信仰的建立,吸收广泛的精神资源,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理想、信念、信仰,不能产生于个人的苦思冥想中,而必须建立在深厚的知识学养,和人类文明的精神继承的基础上。

  这里,还要说到大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大学是最美好的人生阶段",因为你既享有公民的权利,又基本上没有公民的义务。这是什么意思呢?在中学阶段,你还不是公民,是"未成年人",你基本上没有独立自主权,你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家长、老师决定的,你的读书更是受到高考的制约;而现在,你成了公民,又没有高考的压力,你就可以独立地设计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自主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但另一方面,你又还处在人生的准备阶段,社会并不要求你服务,基本上没有什么义务,这样你就处在一个相对的可以自由、自主地支配自己的时间,集中自己精力的人生阶段。这是十分难得,因而必须珍惜。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自由读书的大好时机,大学、研究生期间,应该把精力集中在读书上,特别在阅读经典原著上好好下工夫。而阅读又应该广泛的:不仅读古代经典,也读现代经典;不仅读中国经典,也读外国经典;不仅读自己专业的经典,也读专业以外的经典;不仅读经典,也读其他著作,这就是所谓"开卷有益"。为什么要强调广泛,不主张过早地把读书的范围集中在一、两个经典作家、经典著作上?那会限制了你的视野,缺乏必要的比较、选择,是不利于自己的独立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的。我们要有这样的气魄与胸襟:将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尽收眼底,将尽可能广泛的精神资源吸纳于心,有了丰厚深广的精神底气,你才可能有真正独立的选择和创造,从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理想,建立起自己的信仰。

  这就是说,我们提倡与强调在大学、研究生阶段要自由、自主的广泛读书,不仅是为了增长知识,获得谋生的手段(当然我们也不必回避这方面的目的),更是为了自身的精神成长,是为了解决自己的人生观问题,建立自己的终生信仰打基础而读书,是为了"立人"而读书。我们读书、学习、作研究,都要问一个问题:和自己的生命成长有什么关系?和自己的生命无关的读书,那是死读书;和自己生命无关的研究,那是毫无活力的研究。

  这里,我想讲一点个人的,也是我们这一代的一段经历和经验。那是在"文革"后期,客观现实的种种,都使我们感到绝对的失望,我们自己也陷入了极度的迷茫:这种情况颇有些接近今天的某些敏感的大学生。怎么办呢?于是,一群朋友悄悄集合起来组织读书小组。我们读书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通过读书,解决"自己向何处去"的问题。但我们又都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理想主义者,因此,在我们看来,"自己向何处去"是和"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这样一些更广阔的、更根本的问题连接在一起的。也就是说,我们是把自我生命的成长和祖国、世界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强大的读书动力:为寻求国家、民族,以至世界发展道路而读书,为寻求自己精神发展之路而读书,一句话,为寻求真理而读书。

  但另一方面,我们当时的读书环境,条件又是极其恶劣的,是今天你们所难以想象的。首先是没有书可读。"文化大革命"中把许多书都烧毁了,或者封存了,而我们又地处贵州这样的边远地区,就更找不到书读。我们就只有偷书,这里不妨向大家坦白:我也和学生一起将学校图书馆封存的书偷出来读,当时我们都拿鲁迅小说里的孔乙己的话自嘲:"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但即使这样,能够读到的书也很有限,我们当时读的主要就是鲁迅的书、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书。我们读得很认真,一字一句地读原著,一起讨论,热烈地争辩。而这些讨论、争辩,都只能秘密地进行。因为在"文革"中,古今中外的著作,都被称为"封(封建的)、资(资本主义的)、修(修正主义的)",阅读、讨论这些著作就会横加"放毒、散毒"的罪名。即使是读鲁迅著作、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也会被看作是对毛泽东思想著作的不尊,更何况我们读鲁迅、马列,是以此作为批判现实的理论武器,那就更是大逆不道。在当时,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形式不同的读书小组,后来被称之为"民间思想村落",据我所知,就有不少读书小组被当作"反革命小集团"而遭到残酷的镇压。而这样的危险性,我们都是意识到的,也就是说,当时我们是冒着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来读书的。我们那个读书小组,大部分成员都是小学毕业生、中学生,只有我一个人是大学毕业生,都称我为"钱师"。这些年青朋友都向我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我给他们讲讲西方文学经典,因为他们很少接触过。一个偶然的机缘,得到一本法国喜剧大家莫里哀的《铿吝人》。但又不敢公开地讲,只能选择一处偏僻的深院,大家一个一个地溜进去,然后拉上窗帘,在昏暗的灯光下,轻轻地讲:这可以说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次讲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173.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迅速理解PSA的“三个原则”(3)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1?3?3PSA的原则3:不要把原因和现象弄混  以我的经验来看,通常五成以上的肥胖原因只有一个,可能你会觉得原因很多,可那只不过是一个原因以不同形态出现而已。抓不住原因和现象区别的人,就

第14节:什么是你的注意力专区?(7)

系列专题:《打败分心与焦虑的魔方:注意力曲线》  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形:你正在捣弄计算机代码,你感到厌倦,便下载了一个摇滚音乐的MTV ,但是它太吸引人了,你甚至停下忙碌的工作专注地观看它。这样的话,你已经增加了自己的刺激,但增加得太

第14节:麦克斯的第一桶金(3)

系列专题:《寓言营销学:卖轮子·选择最佳营销方式》  “嘿,这很有趣!”他说道。  “我还有许多订单没有交货,每一个飞毯都是纯手工制作,下一次如果有货,我会第一个找您。”  “太棒了!”  一群人早已在小镇外等候。这些人是卡修斯

第14节:你是公司的老实人么?(3)

系列专题:《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第二季》  你要记得,大部分事情的结果都是可预测的,只要你结合过往的经验,以前发生的事情,以及有交集的人的性格,就可以大致推断出会出现的结果。  拥有预测结果的能力,这才是胜利的保障。  4.

第14节:谁破坏了我的舒适?

系列专题:《解读西方的创业思想:创业成功的秘诀》  一、谁破坏了我的舒适?  1.招聘的人靠不住  大多数人都有过对所招聘并给予了信任的人感到失望的经历,我们交给他重要的职位和工作,然而,他却无法胜任。  许多小企业主在缺乏人手

声明:《80后这一代 第14节: 如何看待‘80后‘这一代?(3)》为网友爱如手中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