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6)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庆历新政"的事例足以说明组织最高权力者的态度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在组织转折阶段进行的改革,首先是在原有的制度框架中进行的改革。组织的制度框架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已经非常稳定了,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集团的打击,任何改革都是在一个非常狭小的制度空间中进行的,可以活动的余地太小。而如果改革不改变根本的制度框架,那么改革的进行就需要依靠组织的硬性权力来实施。若是改革不具备这个条件,就无法进行,即使勉强启动,也很难成功。因此,改革若要想取得成功,领导一以贯之的支持是一个必要条件;如果希望通过改革实现组织的中兴,领导就要有魄力和决心支持改革派,打击保守派,就要敢于对祖宗成法说不。这个魄力是转折阶段组织成功变革的先决条件。

  三、加强纵横捭阖的驾驭能力

  转折阶段,要想变法成功,实现中兴,还需要有对全局的掌控能力。如果不能摆平各派政治势力,消解保守派对改革的攻击,那么即使皇帝非常坚定的支持改革,也会遭到失败的下场。前面我们所讲的汉昭帝、汉宣帝的成功改革,与昭帝和宣帝两位皇帝在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是分不开的。昭帝在位期间,充分信任和依靠霍光进行改革,但他并没有简单的打击其他政治力量,而是充分吸取他们的意见,兼顾各个集团的利益。宣帝即位后,对霍光还是信任和依赖。但在霍光去世后,面对权势和欲望日益膨胀的霍氏集团,宣帝果断采取措施,灭掉了霍氏集团,为稳定朝政、巩固改革成果创造了条件。

  有唐一代转折阶段,藩镇、宦官和官僚集团是三大主要的政治势力,如何平衡,怎样驾驭,是对皇帝权谋的严峻考验。我们来看两个实例:同在唐朝,一个是成功的,这就是成就了唐朝"元和中兴"的唐宪宗;另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在"甘露事变"中被宦官监禁的唐文宗。通过这两个相反的事例,我们更能看清楚组织最高领导者的驾驭能力之于改革成败的关键作用。

 第46节: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6)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第十二代皇帝,唐顺宗李诵的长子。贞元四年(788)封广陵郡王。他二十八岁继承皇位,做了十五年皇帝。唐朝自中叶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藩镇割据局面正式形成,至唐宪宗元和末年扫平藩镇,天下再归一统,前后经历六十多年。其间唐代宗、德宗、顺宗,都曾为削除藩镇、重新统一天下而努力,但都未能取得成功。而唐宪宗执政以后,却在短短的十多年里,先后平服西川、夏绥、镇海、淮西、成德、平卢、卢龙等大河南北数十个藩镇,使"安史之乱"以来中衰的大唐国势重新为之一振,宪宗成为唐中后期唯一一位再度统一天下、实现国家中兴的君主。那么唐宪宗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我们且看唐宪宗的手段。

  首先是唐宪宗的魄力和决心。元和年间,宪宗自始至终抱着"以法度裁制藩镇"、一统天下的坚定信念和果敢意志,从不动摇。宪宗即位伊始,即把"举贞观、开元之政"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把平服天下藩镇、重振大唐国威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十几年里,孜孜以求,从未间断。在顺境中,宪宗一鼓作气、毫不懈怠,努力争取对藩镇斗争的更大成功。在失利时,决不气馁,总结教训,积蓄力量,准备新的斗争。元和初年,征西川,定夏绥,平镇海,宪宗敢于决断。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讨淮西三年不下,罢兵呼声弥盖朝野,宪宗几乎成为孤家寡人,但他坚持继续作战方针,终使淮西吴元济授首。铁城之败,举朝文武皆有惧色,宪宗却以大家风度处之,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岂可因一败丧失信心。元和十年(815年)河北藩镇刺杀宰相于京师,谋暴动于东都,颇有天下大乱之势。宪宗临事不惊,果断处置,终使平卢、成德企图动摇宪宗讨叛决心的阴谋破产。可以说,如果没有宪宗始终如一的坚定信心和坚强意志,藩镇的征讨很可能就会像德宗时那样半途而废,功亏一篑。战争是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战争指挥者意志信心的较量。在战争的关键时刻,统帅者的信心与决心,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超过政治的、军事的因素,决定战争的胜负。

  其次,则是唐宪宗的权谋。宪宗以法度制裁藩镇,大体坚持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招抚后用兵、先重点后一般的方针。元和初,首先解决了号称朝廷"回翔之地"西川及家门口的绥夏。不久又收复了关系江淮财赋来源的镇海。一年多中更换了三十多个藩镇的节度、观察、招抚之使,使天下藩镇为之一震。元和中,进讨成德失利以后,宪宗积蓄力量、招抚魏博,切断了河北与淮西的联系,使淮西陷于孤立。讨淮西,围而困之,弱而击之,虽多少是出于无奈,却也不失为良策。讨平卢,注意分化瓦解敌军,重点打击李师道,终于导致刘悟举义。

  宪宗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一旦发现决策失误,在多数情况下,能够不失时机地予以克服与纠正。一征成德,官军失利,宪宗利用拘捕卢从史之机及时罢兵;征淮西,一经发现任帅不当,便及时予以调正,终于发现了李朔心这样的智勇之将;二征成德再次失利,宪宗不怕有损自己的尊严,接受大臣的劝告再次罢兵。成功的战争指挥者,并不在于他完全不存在失误,重要的是他能够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并予以及时纠正,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如现时常说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犯再犯、执迷不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228.html

更多阅读

第46节:第二次改革(46)

系列专题:《未来30年的强国之路:第二次改革》  第一,有组织的理性比非组织的个人更有效。有组织就可以谈判,可以协商。稳妥地发展民间组织,形成在党领导下的协商对话制度,远比非理性的个体行为要好得多。  第二,在社会矛盾尚不可能转

第46节:重新想象:人类文明循环与社会福祉(2)

系列专题:《重新定义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虽然地球文明循环说仍只是一种猜想,但是无论最终能否被证实,它都为我们探索人类文明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一书中率先提出,一个文明等同于一种有机体,要经历幼

第46节:领导力沉思录(46)

系列专题:《解答领导力的一切问题:领导力沉思录》  这本书仍然在讲变革的八个步骤,只不过更进一步,它讲的是有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可以应用到每一个步骤之中。这本书的开篇第一句话是:“本书所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在改变人们行为的过程

下一站幸福18 第46节:第 2课 整理我们的幸福迷思(18)

系列专题:《卡耐基写给女人的8堂幸福课》  4.减少夸夸其谈,多些实例  在鲁多夫?弗烈区的《 畅达的写作艺术 》这本书里,其中一章的第一句话是:“唯有故事才是真正流畅可读的。”鲁多夫?弗烈区接下来用《 时代杂志 》和《 读者文摘

第46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3)

系列专题:《政府有钱为何不如民间富有:金融的逻辑》  中国做强之路能走多久?  本章的分析让我们大致能看清过去西欧、美国、今天中国的国策逻辑,也是日本在明治时期以及自1990年后的经济政策逻辑。发展证券市场特别是长期限资本市

声明:《第46节:改革与转折:中兴之路(6)》为网友山月不知心底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