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 盛世人才:更多是安人而非尽才(4)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明朝的盛世并没有像汉朝、唐朝和清朝那样明显,但在仁宗和宣宗年间也步入了一个繁荣阶段。明宣宗朱瞻基算得上是有明一代的盛世君主。朱瞻基整顿吏治,重用富有经验的老臣的同时,还提拔了一些正直有才干的新进,特别是严惩了一批贪官污吏。他首先对都察院进行了一次大换血。都察院的御史本是朝廷的耳目,职责是监督不法官吏。如果都御史带头不法,御史可能效尤。御史奉命巡查四方,地方的官员再去效法他们,导致整个官僚体系的腐化。所以,朱瞻基首先拿都察院开刀,把贪赃受贿、生活腐化的左都御史刘观贬官,流放到辽北戍边,永不叙用。同时起用刚正不阿,公正廉明的通政使顾佐为左都御史。朱瞻基还把都察院的原有官员全部调出,稍有劣迹的都发配边地。
与臣下搞好关系并不是非得与臣下和光同尘,而是要重用清正刚廉的能臣良吏,罢黜腐朽无能的官员,形成一个清正刚廉的统治集体。朱瞻基在这一点上,颇有作为。除了重用顾佐为左都御史外,他还把又懒又贪、碌碌无为的尚书陈山和才疏学浅的内阁大学士张瑛都贬官革职,从而使朝廷风气为之一新。但是,朱瞻基在后宫任用宦官,则是一大败笔。宣德元年,朱瞻基就在内府设置教习内官监的内书堂,大学士陈山负责教授。这是有明一代宦官干政的开端。宣宗酷爱蟋蟀(就是促织),经常派遣宦官到各地去搜罗上好的蟋蟀。宣宗觉得北京的蟋蟀不好,而苏州的蟋蟀最好,就派宦官到苏州采办蟋蟀一千只,不仅弄得当地百姓鸡犬不宁,而且开了宦官干政的恶习。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促织》就是描写宣宗派宦官四出采办蟋蟀导致的悲剧。在宣宗朝,宦官尚未形成专权的局面,但是到了宣宗儿子英宗朱祁镇时,宦官王振专权,以致英宗土木堡被蒙古俘虏,这是大明帝国开始衰落的起点。 第四节 盛世制度:集权与分权的博弈 皇朝发展到盛世阶段,其制度结构已经基本稳定。但是,由于盛世阶段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制度结构也发生有一些改变。首先是君权与相权之间关系的变化。在盛世阶段,君权都会得到加强;但是,同时也出现了权臣专权的现象。其次,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配置发生变化。一般的趋势是中央相对于地方加强了权力,地方的权力被逐步削减。与此同时,地方割据势力也在逐渐坐大。第三,随着盛世的到来,对官员的监督监察制度变得更加严密,官员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朝廷的耳目。与此同时,却又涌现了大批贪污腐化的官员和奸臣。这些现象都发生在皇朝的盛世阶段,如何来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 一、君权与相权:强权领导与强势部属 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一直是皇朝权力斗争的核心内容。在创业阶段和守成阶段,相权相对比较大,君权自觉不自觉、情愿不情愿地受到相权的约束。随着皇朝进入盛世阶段,君主的权力也随之扩大,相权相对受到压制。这有两个原因:一是皇帝方面,作为盛世英主,秉承父祖的基业,皇帝极想做出一番丰功伟绩,成就一番大事业,而相权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皇帝,盛世皇帝试图改变这一局面;另一方面,盛世阶段的官员大多是通过科举或荐举进入到朝廷决策层的,他们没有前辈们的赫赫战功,也缺乏有效约束君主的威望和势力,这就给皇帝扩大权力提供了可能。如此君权势必得到扩大,而相权则必然受到压缩。 汉武帝即位之后,为扩大皇帝的权力,采取了加强中宫权力、排挤朝廷官员权力的谋略。汉武帝位列有作为的帝王,在政治体制上开设内、外朝,形成两个官僚系统:一个是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是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汉武帝的内朝机构,实际上是皇帝的秘书处,是皇帝的私人机构。皇帝就依靠内朝的力量来抗衡外朝以丞相为首的官员势力。内、外朝体制形成的根源在于汉初政治制度内在的矛盾,换言之,它是君权与相权斗争的产物。汉初承袭秦制,以丞相辅佐皇帝,丞相权势之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种形势在汉武帝即位之初,仍然没有什么改变。他即位不久的丞相田蚡,掌握任免大小官吏的大权,可谓权倾朝野。汉武帝对此十分不满。一日,田蚡入宫奏事,武帝问他:你准备任用的官员都提完了吗?我也打算用几个人呢!("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仅这一语就表明了武帝不满丞相权柄之重。由此,汉武帝决心建立内朝,削弱相权。武帝通过贤良对策等方式,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侍中、诸曹、诸吏、给事中,从而成为入侍武帝的内臣。他们名为侍从之臣,实际参与谋议,这些内朝官员的秩爵并不显要,但是身份特殊,他们不仅参与军国大事的谋议,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这种做法就是用小官管大事,而这些小官又易于控制,从而收到以卑制尊、以轻驭重、以内御外、尊君抑臣的目的。内朝预政是朝廷政治体制的重大改革,它加强了君权对国家各方面的控制。 自从明朝太祖朱元璋废掉宰相之后,就一直没有再设相位。清承明制,也没有设立宰相的职位。但是,从康熙直到雍正年间,内阁权力一直比较大,皇帝的明发诏书都必须经过内阁发出,才有效力。后来,康熙帝为了加强皇帝的权力,大大抬高了作为皇帝秘书处的南书房的职权,以取代内阁。到了乾隆年间,君权进一步扩大,军机处成为皇朝权力的中枢机关。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权发展到了顶点。军机处成立于雍正七年(1729年),初名"军机房",不久改称"办理军机处",乾隆以后省去"办理"二字,遂简称为"军机处"了。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的专制独裁,所以一经出现,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军机处的职官有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有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军机大臣由皇帝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等官员内特选,有些也由军机章京升任。军机大臣之任命,其名目为"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所谓"行走者",即入值办事之意。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废止了,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二端,成为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无日不被召见,无日不承命办事,出没于宫廷之间。皇帝行动所到的地方,军机大巨也无不随从在侧。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是朝廷的正式机构。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军机大臣的值房称为"军机堂",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军机章京的值房,最初仅屋一间半、后来才有屋五间。军机处也无专官,军机大臣、军机章京都是以原官兼职,皇帝可以随时令其离开军机处,回本衙门。军机大臣既无品级,也无俸禄。军机大臣之任命,并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自由意志。军机大臣的职责也没有制度上的规定,一切都是皇帝临时交办的,所以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这都说明军机处是皇帝集权的最好的工具。
更多阅读
第35节:执行文化:塑造组织军魂(4)
系列专题:团购模式研究 (4)自强不息 组织文化要强化积极向上的氛围,要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为组织提出更多宝贵的建议和创意。同时也要帮助员工不断更新和提高个人技能,精益求精,力求上进,从而带动公司不断进步。 (5)相互信任
第35节:第三大因素:诚(1)
系列专题:《第一打工皇帝成功学:像唐骏那样》 第三大因素:诚 诚实永远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职业美德。有时候,学历和技能虽能使我们更出色地完成某一项任务,但诚实往往能使我们得到上司更多的信任、同事更多的爱戴、下属更多
金钱的能量 第35节:第八章 金钱也是一种能量(1)
系列专题:《创造金钱和丰裕的宇宙法则:创造金钱》 第八章 金钱也是一种能量 当你不断成长并对有助于你创造丰裕生活的各个方面变得更加敏感时,你就会认识到,金钱就像潮水一样在流进流出。你会体验到潮起的时刻,也会体验到潮落的时
第35节:经常给自己充电
系列专题:《行走职场江湖的智慧:换工作不如换思维》 经常给自己充电 在当今社会,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市场经济千变万化,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改变。因此,未来社会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忙得要死的人,因为工作和学习;另外一种是找不到工作的
第35节:叙事
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29节 叙事 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杰罗·马斯特(Geral Mast)查看了霍克斯很多电影中的叙事结构[诸如《江湖侠侣》(To Have and Have Not,1944)和《女友礼拜五》]。注意马斯特由叙事文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