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广纳英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3)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1、和平共处型

  这是最理想的一种关系类型:君臣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能够激发各方面积极性,维系了组织的团结和战斗力。

  历史上的守成君主,在君臣关系上做得比较好的首推唐太宗。唐太宗在唐朝创业时期就是创业集团的主要领导核心。之后,他成为第一代的守成君主。但是唐太宗并没有因此自高自大,而是正确处理了朝廷与战功显赫的大将们之间的关系。他没有通过残酷的手段将手握重兵的大将们除掉,大将们也由于唐太宗对待君臣关系的正确措施,没有拥兵自重,造成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可以说,贞观之治的出现与李世民能够正确处理君臣关系有很大的关系。

  贞观元年,他对大臣们说:"正主任邪臣,不能致理;正臣事邪主,亦不能致理。唯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政要》)。这段话说出了君臣关系的实质:虽然有贤明的皇帝,但如果所用非人,则不能实现天下大治的目标;而如果只有贤明的大臣,而皇帝昏聩,也不能达到天下大治。基于这个认识,李世民在处理君臣关系问题上,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选贤任能,不计亲仇;二是虚心纳谏,共商国是;三是知人善任,委任责成;四是视疾吊丧,亲如家人。这些特征概括了中国古代王朝贤明君主用人的所有优点。总的来看,这几个特点在贞观年间是贯彻始终的。

  领导之于下属,仅依靠制度上的措施来使用和控制,只能是停留在做事层面,而辅之以感情来相处,则很容易形成团队,交至心灵。虽然工作上的归工作,感情上的归感情,但是下属对领导的遵从若只是一个制度上必须,不是发自内心的话,很难长久的和平共处。开国名将李勣暴疾,医生说必须用须灰治疗。李世民就把自己的胡须剪下来,烧成灰来和药,为李勣治疗。李勣病好了之后到李世民面前谢恩,顿首流血。李世民回答他说:我是为了江山社稷,不是为了你个人啊,你谢什么呢?除了对臣下在生活上关心外,李世民还主张要以至诚待臣下。《资治通鉴》中记载,李世民曾对臣下说:皇帝自己就很奸诈,又怎么去责备臣下奸诈呢?我以至诚治理天下,每当看到前朝的帝王们用奸诈的权术来对待他们的臣下,我对此感到非常耻辱。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君主以诚待臣下,臣下也必然以诚报答君主,君臣相待以诚,其力断金的。制度固然重要,是组织正常运转的基础。但是,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当组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力逐渐迟钝,制度也必僵化。要想使组织长久处于一种向上的状态,主动权还是在于组织的领导。只要组织领导深谙领导之道,对下属生活上予以关心,成长上给与帮助,下属必定竭尽全力。

  2、伴君伴虎型

  君臣关系的第二种类型是伴君伴虎型。如此的君主关系,肇始于君主自恃对臣下的绝对权力,给臣下一种天威莫测的感觉,臣下们就如同伴随着一只随时会发威吃人的老虎一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经常地处于一种恐惧之中。此景此情,臣下对君主不再是知无不言,反而时时刻刻揣摩君主意图,以君主的态度为态度,以君主的意见为意见。道理很简单:组织环境千般变化,万般复杂,很需要组织成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地解决问题。

  朱元璋能在元末各路义军中脱颖而出,建立大明王朝,不说英明,也绝对不是一个昏聩的君主。然而,建国之后,朱元璋却大肆杀戮功臣,将大臣的权力尽量收到自己手中。他通过胡惟庸案废除了宰相,自己身兼二任:帝国元首和帝国总理,成为历史上权力最大的皇帝。并下旨:以后子孙做皇帝,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朱元璋不仅废除了丞相,而且实行一种恐怖统治。为了控制官员的一言一行,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由宦官直接领导。这个机构可以在法司之外独立行动,只对皇帝一人负责。发现有犯错误的官员,可以立即逮捕,不用通过法司机构。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大臣们对于国事,特别是帝国的决策事宜,就没有多大的发言权了。作为第一代的守成君主,朱元璋的这些做法,直接影响了整个明朝的君臣关系。成祖朱棣直接继承了乃父在君臣关系上的措施,对官员非常残酷。明朝大儒方孝孺是建文皇帝的人,朱棣打下南京后,逼迫方孝孺投降。方孝孺不降,结果朱棣下令"夷其十祖",方孝孺本人凌迟处死。就连朱棣的妹妹宁国公主夫妇也被朱棣迫害。朱棣还嫌一个锦衣卫不够用,又设立了东厂监督官员的日常生活。之后连开创有明一代"仁宣之治"的仁宗和宣宗在内,全数利用锦衣卫和东厂对官员严加监控。

  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天下之事无论大小全部取决于皇帝一人。朱元璋每天日理万机,政务繁重。这对朱元璋本人来说,还能勉力承受。毕竟他出身穷苦,受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明成祖朱棣在年轻时也是跟随朱元璋创业打天下的马上皇帝,精力充沛,处理如此繁重的政务也不在话下。但他们的子孙呢?从小生长在深宫,身体本来就弱,又不信任大臣为他做事,大臣也由于这种恐怖的君臣关系,不敢为朝廷纳谏献策。如是在明朝就出现了皇帝二十多年不上朝、大臣二十多年见不到皇帝的怪事。一方面是皇帝对大臣的不信任,另一方面是皇帝对大臣的严密监控和恐怖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臣们只有慑于皇帝的权势和对皇帝的恐惧而已。明朝末年,李自成杀进北京皇宫,崇祯皇帝撞击景阳钟召集大臣救驾,竟然无一人前来,这不能不说是朱元璋一手造成的恶果。

  3、臣强主弱型

  君臣关系的第三种类型是臣强主弱型。这种类型是最不好的。臣强主弱,很容易出现客大欺店、奴大欺主的局面。这种类型的君主关系很少能造就一个长治久安的王朝。要么是开国初期发生内战,要么是很快被握有实权的大臣篡位。这种情况与第二种类型伴君如伴虎型,正好是两个极端,都阻碍着组织的发展壮大。第三种类型后果最严重:部下可以完全将组织占为己有。这在历史上,臣下推翻原来统治而自立的不断发生。

  三国时期,魏国在三国中实力最强。但是,魏国的二世、三世皇帝们却处理君臣关系失当,大权被司马懿把持。魏明帝曹睿去世之前,兵权已很大程度上被司马懿控制。明帝以后事嘱托司马懿,叫自己的儿子曹芳抱着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顿首流涕。很显然,曹芳没有认识到危险性,即位后仍然不对司马懿采取措施,还犯了大忌,把大权交到了司马懿的政敌曹爽手中。司马懿消灭曹爽之后,大权独揽,并在死后将兵权交给了儿子司马昭。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的,就是要灭魏自立。曹髦虽然认识到了这种臣强主弱的危险性,但是为时已晚,司马家族的势力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曹髦曾经打算带领人马去杀司马昭,但是兵权都在司马氏手中,曹髦只好带领几百个童仆去刺杀司马昭,结果可想而知,曹魏政权终被司马炎篡夺。

  皇朝成长阶段的人才政策,应该与这个阶段的外部环境和总体战略目标相吻合,也就是要使人才能够为已经建立的王朝服务,以担负基业长青的使命。在现代组织中,组织领导核心也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第一,与创业时期的部下如何对待建业的成果?是共享还是独吞,这直接影响到集团的内部环境和战斗士气。第二,如何选拔人才,尽可能地把天下人才纳入体制内,为我所用,至少也起到减少对立隐患的作用。第三,建立规范化的人才选拔机制、使用机制和监督机制,并辅之以精神力量的感召。第四,建立一种什么样的雇佣关系或说劳资关系,从历史的经验看,和平共处型是最长久的一种类型。

  第四节 组织制度:基业长青的结构基础

 第21节:广纳英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3)
  制度对于组织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业成功之后,创业集团随之演变为守成的统治集团,战略演变为开万世之基业,拟为组织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在其物化形态上,就是制度。制度作为一个王朝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载体,框定了王朝未来的发展趋向。由于历史的局限性,组织创建之初的制度建构可能并不都适合新的环境和历史发展规律,但是,之后的改革还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探讨守成时期制度的利弊得失,对于现代组织的制度建构与管理发展,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制度实际上是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规则;它提供一个框架,设定一套规则,约束成员行为。就一个刚刚创业成功的王朝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规范三种权力关系:首先是君权与相权;其次是中央与地方;第三是考核与监察。

  第一种权力关系,即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就是所谓的董事会、股东与总经理、经理层的关系,是东家与掌柜的关系。如何建构一种既融洽又规范的君臣关系,是重中之重。第二种权力关系,即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就是所谓的总公司与区域分公司之间的关系。能否提供一个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分公司的框架,直接决定了总公司能否维持稳定和统一。地方势力太大,会产生分公司对总公司的离心力,严重的则会导致总公司的瓦解。在历史上,由于地方势力过于强大而导致王朝崩溃的例子比比皆是。而如果分公司的权力过小,则会失去动力和活力。因为分公司是总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分公司的衰弱,必然导致总公司的萎缩。由于地方势力过小,事事听命于中央而导致王朝衰弱的例子也有许多。第三种权力关系,则是组织与员工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是组织如何引进、使用、监督员工的人才管理问题,又是组织依靠制度建设推动集团稳定成长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知道,随着组织结构的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员工的行为越不容易被引导、监督。在工厂和车间内,工作可以通过产量来衡量,但是在现代商务活动中,则很难被观察和量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253.html

更多阅读

第21节:理财第三步:储蓄要从现在开始(1)

系列专题:《20余岁富女的财富史:三十岁富有》  第五章 理财第三步:储蓄要从现在开始  储蓄不同于投资。储蓄的目的是短线的,诸如旅游度假、更新电脑、买自行车、买汽车或买房等。投资的目的则是长线的,例如退休养老。  只要你努力

第21节:怨气(3)

系列专题:《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  有一种怨气症状不那么戏剧化,却更常发生,那就是“不停批判他人”的倾向。你曾注意过一天中每小时心头掠过几个批判或责怪的念头吗?我们通常很难觉察到自己对他人有多少批判,除非放慢脚步更仔细观

第21节:忠诚是员工的立身之本(4)

系列专题:《决定命运的职场绝学:忠诚胜于能力》  职场反思:  1.在工作中你遇到过与故事中的主人公类似的问题吗?  2.面对诱惑,你会如何选择?  3.身为员工,你认为自己最需要具备的品质是什么?  金玉良言:  1.一个人在你步入社会时,就

第21节:制定合理的储蓄计划(4)

系列专题:《“三高时代”的生存秘籍:奔奔族理财》  购房心得:1. 租未必不如买,买房前仔细权衡。  2. 购房要量力而行。  3. 尽量不做“负翁”、“房奴”。  理财基础第三步:如何存款最合算  —— 简单而重要的储蓄技巧  看

声明:《第21节:广纳英才:‘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3)》为网友不想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