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守成领袖:高瞻远瞩(3)



系列专题:《解析中国皇朝管理:黄色管理》

  第三种,和解共生型。一如宋太祖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五代时期,手握重兵的武将谋权篡位比较普遍。赵匡胤在后周做将领时,曾亲眼目睹了后周太祖郭威黄袍加身,夺取后汉隐帝刘承佑皇位的事件。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辽兵来犯,郭威带领军队迎战。走到澶州,将士数千人忽然大噪,高喊"我们已经与刘氏成为了仇敌,不能再保他了",希望拥立郭威为皇帝,并撕下黄旗披在郭威身上,高喊"万岁"。郭威死后,后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死后,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此时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掌握军权。公元961年,同样的故事发生了。赵匡胤带领人马出兵抗辽,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之后,赵匡胤认识到,要使自己的皇朝能够延续下去,就需要解除带兵大将的军权。怎么去掉呢?赵匡胤的办法是"杯酒释兵权"。一天,赵匡胤召集宿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饮酒,在酒酣之际,他屏退左右,说:我没有你们的支持,就做不成皇帝。但做了皇帝又不快乐,整天愁闷,还不如做个节度使呢。这些宿将询问缘故,赵匡胤说:皇帝这个位子,谁不想做呢?即使你们没有篡位的心,你们的下属将黄袍披在你们身上,你们能不做吗?这些大将们立即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纷纷上书要求辞去兵权。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可以保证宿将们的荣华富贵,将他们的兵权完全剥夺。弊端是政府需要支付大量的财政,养着这批功臣。而且,在拿掉武将们的兵权后,由文臣带兵战斗力大大削弱。有宋一代,军队疲弱,没有战斗力,所以根本不能抵抗入侵。北宋时期,不仅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还被金国所灭,显然是赵匡胤没想到的。

  宋朝虽然无力抵御外敌,但是内部却没有发生兵变、夺权等。东汉的"杯酒释兵权"却直接导致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增强,造成了东汉后期的军阀混战。东汉集团在夺取天下之后,对重臣宿将实行"高秩厚礼,允答元功,俊文深宪,责成吏职"的政策。这项政策的内容是:对于功臣,增其赏邑,保其福禄,但不任以吏职。云台二十八将,开国三十二功臣,虽然爵位很高,但都不担任实际职务。等于把他们的参与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权力都收回了。然而,东汉却因此借重外戚和宦官来管理朝政,终致东汉末年的大乱。

  3、战略实现:组织与制度铸就秩序

  制度是一切战略目标和战略手段的实现形式。制度的作用是将长期的战略意图形成稳定的行为规范。创业阶段,制度设计的原则是灵活性,这是因为组织的战略目标是战胜对手,实现成功创业;而在守成阶段,制度设计的原则就是稳定和秩序,这是因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已经变为稳定自己的统治。

  在中国皇朝的发展演变史上,每一个成功创业的集团无不想把自己的统治长久维持下去,但是天不遂人愿,仍然出现了许多"短命王朝"。这些短命王朝有的也转变了战略,但是却没有将战略意图真正实现。原因很多,但没有一个运行良好的制度作为保证,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荣,登上皇位之后,实行了许多措施来稳定自己的统治,但最终还是让赵匡胤夺取了政权。郭威和柴荣在世的时候,凭借个人的威望,维持这些政策措施的施行。一旦郭威和柴荣去世,没有了个人威望作为后盾,那些良好的措施就立即失去了效力。如果建立有一个稳定的、运行良好的制度,即使郭威和柴荣去世,整个朝廷可能会依照制度继续运行下去。

 第17节:守成领袖:高瞻远瞩(3)
  当前中国许多民营企业陷入了"短命王朝"的怪圈之中。这些企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证明在创业阶段的战斗力和生命力是顽强的。创业成功之后,大多数的创业集团还是能够及时调整战略目标,希望自己的企业能够不断增长和发展下去。但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却在制度建构方面失却考虑。一般而言,创业领袖在创业集团中都树立有崇高的威望,依靠个人的威望维系企业的运行,在创业阶段不致出现大的差错。但是在创业成功之后,个人威望是很容易失去的,一旦失去,又缺乏相应的后续制度保证,组织的命运很快就到头了。

  二、治国智慧: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判断

  治国智慧是一个座上皇帝成功开创万世之基业的关键所在。治国智慧首先需要有对历史的领悟。"以历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对照历史,可以发现前朝得国、治国、失国的经验和教训,为己所用。清朝皇帝有一个传统,在每天上朝之前,都要仔细阅读前朝的实录,这种阅读不是一时之事,而是要贯穿到整个生命历程中。前朝的历史不仅要读,而且要每天都读,从中吸取治国的有益经验。

  清朝前期的康熙帝玄烨是造就清朝二百多年江山的开基之主。在位期间,他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使大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王朝之一。在他死后,臣下给他上的庙号是"圣祖"。一般而言,第二代或者第三代皇帝的庙号都是"宗",但康熙帝却也成了祖。其原因就在于康熙帝"名为守成,实同创业",为大清朝的江山社稷奠定了一个稳固的基础。那么,康熙帝的这些治国经验和智慧来自哪里呢?首先就来自他对历史的学习和领悟。过人的功业,因有过人的智慧;而过人的智慧,因有过人的学习。"学习"二字,是解开康熙一生开创大业秘密的一把钥匙。康熙身上有着三种血统、三种文化和三种品格。他的父亲是满洲人,祖母是蒙古人,母亲是汉族人。他深受祖母的教诲,又向苏麻喇姑(苏墨尔,孝庄随嫁贴身侍女)学习蒙古语,向满洲师傅学习骑射,跟汉族师傅接受儒家教育。康熙的勇武与奋进,受到了满洲文化的影响;高远与大度,得益于蒙古文化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康熙帝吸收了中华多民族的、西方多国家的,悠久而又新进、博大而又深厚的文化营养。这为他展现帝王才气,实现宏图大业,奠定了基础。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五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后来,他要求皇子读书,读满百遍,还要背诵,这是他早年读书经验的传承。康熙继位后,学习更加勤奋,甚至过劳咯血。他读书不是为消遣,而是为"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之意",以治国、平天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257.html

更多阅读

商业模式内涵 第17节:第二章 商业模式定义及内涵(5)

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对许多中国商人来说,有必要记住一句印第安谚语:如果我们走得太快,停一下,让灵魂跟上来。  一、利他的内涵:  (一)、利他就是让消费者购物的风险趋向于零  如卖化肥的厂商向农民推荐种

出世 第17节:第二章 圣贤出世(9)

系列专题:《一语见真谛点破人生:听听老子怎么说》  善于观察自然,善于体恤百姓的老聃就是从这时起开始思考人与人之间高低、贵贱、贫富的区别,开始考虑人类的本性。为了消除世界上的不公平现象,他苦苦的思索着,日以继夜,不知倦怠。  

第17节:利用相貌体征破解心理谜团(3)

系列专题:《3秒钟印象决定你的一生:瞬间掌控人心》  当昙照法师再次看到他的时候,惊叹于他的变化:"过去你额头饱满,下巴方圆,如今额头怎么有了倾陷之象,下巴也削减了?你的面相变得如此之多,一定是做了什么缺德之事吧。"  读到这里,你一定

第17节:进行实弹射击的注意事项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六节 进行实弹射击的注意事项  能够摸枪打靶是很多同学对军训的期待。但是,一定要注意,毕竟是真枪实弹,所以,操作时必须按规矩办事。实弹射击通常是在分队统一的组织下进行。

第17节:第三章:你和同事平等么?(1)

系列专题:《潜伏中的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  第三章:你和同事平等么?  职场潜规则第三条:你一定要有远大志向,如果实在没有,那就赚钱吧。  胸怀大志是做主角的首要条件。  在职场上,你若没有一个奋斗目标,就不可能进取地往上爬,

声明:《第17节:守成领袖:高瞻远瞩(3)》为网友白茶清欢无别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