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西方:没有挂在嘴上的民生传统(1)
系列专题:《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管理治国》
十三、西方:没有挂在嘴上的民生传统 自从孟子"民贵君轻"之说问世以后,民生就成了一种挂在嘴上的传统,总是会不期然地出现在中国历朝历代偶尔还算贤明的治国者身上,或者见之于文人学士畅谈治国方略之类连篇累牍的策论中;"英明神武"的君主不过是将民贵论视为经国济世的谋略而已,而官僚士大夫呈献策论也只是为了获得俸禄或晋身之阶罢了。不过,翻检西方历史时倒很少听见如此累世而来的民生传统。――如果要将这样的传统上下穷追数千年,竟然让人有说不尽的感慨。 民生之所以是民生,首先就是民众的身份。西方奴隶制度的历史恐怕要远比中国的长得多。譬如罗马帝国长达千年的历史,就始终伴随着奴隶们的血汗,还有暴动。直到中世纪还能见到奴隶效命主人的记载,尽管大规模的奴隶制度在封土建国的名义下悄然消失;不过最底层最潦倒的骑士似乎也有几个家奴,唐吉珂德就带着他的家奴横刀跃马,锄强扶弱,挑战了风车。――虽然可以被人反驳说,这不过是小说家之言,但未必就不可相信。 除了身份,当然还有更关键的,那就是法律条文的界定。民众在上缴皇粮国税之后还该不该有自己的私有财富?可以享受到官府施舍的哪些恩惠?而官府收税之后究竟还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明细?用到了哪些地方?是否明示于天下? 古希腊时代的身份落差 古希腊时代的斯巴达人因为原始,所以一直尚武好勇。原本是公元前12世纪侵入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安人,征服了拉哥尼亚的土著之后便强迫他们从事农业劳动,而自己则专做职业军人。公元前735年,斯巴达吞并了邻近的麦西尼亚,麦西尼亚人也只能为他们干农活,提供食物。不过,公元前650年前后,麦西尼亚人在阿哥斯城邦居民的支持下反抗过斯巴达人,最后还是因为斯巴达的军事优势而失败。 斯巴达人一直沿袭着原始的部落民主,据说有两位世袭的国王,平时有长老会议、公民大会和监察官。――估计后世的学者可能难免会对他们的议事机制抱有美化之嫌,因为这样的话政治智慧显然已经相当的高。长老会议有包括国王在内的30人,都是年过60岁的贵族,还是由公民大会推选出来的。5个监察官同样也是公民大会推选出来的。对于斯巴达公民来说,基本上还可以说是平等的民主。 公民大会有8000人,是从40万左右的居民中推选出来的斯巴达公民。40万拉哥尼亚人和麦西尼亚人被斯巴达人蔑称为"希罗人",没有自由,只是担负农业劳动,呈献粮食果蔬。斯巴达人专事作战,就像有这方面的天赋似的,而像希罗人一样从事耕种的斯巴达公民大概很少。 斯巴达人力求简单朴素,没有什么特别的嗜好,有一定的封闭性,没有手工业者,也很少与外邦通商,据守在自己的城邦境内。因为斯巴达上层人士有蔑视外邦的习俗,但同时又担心自己外出征战时希罗人集体暴乱,所以平时对干活的农奴们还不至于怎么残暴,毕竟斯巴达还是将自己的统治凌驾于被征服的土著居民之上的,所以还得时时提防后院起火,自乱阵脚。
同时代的雅典城邦据称是世袭贵族阶层统治的,至少在公元前750年至前600年就是如此。公元前594年,雅典城邦因为一场富人与农民之间的债务危机无法调停,几乎要闹到农民造反的地步,贵族阶层便将权力临时托付给了著名的商人梭伦。梭伦组建了新政府,给富人很大的政治权利,让他们取消债务平息了此事。富人因此成了城邦政治舞台的主角。 梭伦还引进了一个新的民主原则,允许穷人在公民大会上行使否决权,但居住在本地的外邦人和奴隶仍然除外。正因为贫民阶层是社会上极不稳定的力量,所以,既然雅典城邦的世袭贵族对自己的特权始终耿耿于怀,他们就得笼络贫民阶层,因此而对权力宝座的角逐导致了派别斗争。直到公元前507年,克里斯梯尼确立了推举执政官的制度;后来这一制度又将最高权力交给了全体男性公民大会,执政官由抽签决定任期,一年一换。――雅典较为均衡的政治运作制度得以确立,而所有的妇女、侨居的外邦人和奴隶虽然占有雅典成年人的四分之三,但还是被排斥在外。 斯巴达和雅典虽然被千百年来的学者标榜为古典民主的典范,但他们的民主仍然非常有限。奴隶因为身份而无法介入其中,干的是最艰苦的农活;阿提卡发现银矿之后,采矿也成了奴隶的活计。从社会的地位来看,雅典人认为人只有两种:自由人从事政治和思想,而奴隶只能干苦力;从财富的角度来说,奴隶根本就没有多少自己的私人财产。显然,这一阶段的民生传统也就无从谈起。 罗马共和时代的社会等级 罗马稍后于希腊,但几乎也可以算是并驾齐驱。公元前6世纪,罗马就以武力征战主宰了其邻近地区。公元前500年左右,罗马政体由王政转向了共和体制。公元前450年,平民们频繁的造反迫使元老院通过了一部平民法典――《十二表法》,虽然后世的罗马人将其奉为自由的圭臬,但债务奴隶制仍然保留于其中;公元前287年,平民们又通过了一项法案约束共和政府。公元前265年,罗马人吞并了意大利半岛,希腊也在其中,臣服于罗马的武力而无可奈何。公元前146年,北非海岸线上的帝国迦太基因为第三次"布匿战争"失败也做了罗马的海外行省。 罗马共和国与商鞅时代的秦国一样,只着重于农耕与征战,所以从军和务农是绝大多数罗马人的主要职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贫穷的罗马人可以在自己的殖民地上耕种,而手工工匠居住在城市,从事工商业的人则微乎其微。战争捕获的奴隶,以及贩卖过来的奴隶充当了罗马大农场制度下的劳动力,即使希腊人、迦太基人也都未能逃脱这一命运。到2世纪末,约有100万奴隶在意大利半岛的土地上耕种。 奴隶的无偿劳动所得和各行省廉价粮食的买卖,导致一般的罗马自耕农纷纷破产,涌入了罗马城,成了赤贫的流浪者或者新的市民阶层。――公元前150年左右,罗马城充斥着大量从乡村涌进来的农民,而奴隶们干的还是最艰苦繁重的体力活,倒是希腊思想和习俗使罗马上流社会有了显著的改变,开始讲究锦衣玉食,甚至骄奢淫逸起来,往日的家长制主宰和军营纪律约束失去了权威,罗马这样的农业共和国蜕变成了贫富悬殊的复杂社会,粗疏的管理已经无济于事,社会冲突繁衍滋生,一切动荡不安。 史称公元前146年至公元前30年的一百多年中,罗马统治阶层内部暗杀不断,奴隶暴乱也时常发生。公元前134年,7万多奴隶在西西里击败了罗马军队,直到援军过来才得以镇压下去;公元前73年至公元前71年,斯巴达克领头的奴隶暴动多次击溃罗马军队,转战于整个意大利南部,直到最后战死;而剩下的6000个奴隶被钉死在卡普阿至罗马沿途约150英里的十字架上。 毫无疑问,罗马共和国时代的民众除了罗马贵族自身能够跻身于上流社会,自耕农和奴隶的命运依然如故。公元前133年起,格拉古兄弟提议将国有土地分给无地者。这一年提比略·格拉古当选保民官,对国有土地承租人和持有者设限,规定每个公民最多可拥有300英亩地,而儿童可拥有150英亩,超出的分给穷人,结果遭到了保守贵族的强烈反对,提比略也在选举时被棍棒打死。公元前123年和122年,提比略的弟弟盖约·格拉古两度当选保民官,提议修建公共粮仓稳定粮价,监督中饱私囊的行省总督,结局和哥哥一样,盖约和他的3000多名追随者也被报复性地清洗。
更多阅读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题解 脖子上挂玉绳编法图解
《挂在脖子上的安娜》题解亦无非from:blog.sina.com.cn/wuzhiblog/契诃夫的小说《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其中的男主人公莫杰斯特·阿历克塞伊奇最后有了三个安娜,“一个挂在您的纽扣眼上,两个挂在您的脖子上。”(《契诃夫小说选》,北京:人
学习《挂在脖子上的安娜》
契诃夫《挂在脖子上的安娜》写了一个18岁穷人家美女子安娜嫁给一个52岁有钱的公务员的故事。缺钱的女子为了钱嫁给了有钱的小气老公务员,处境尴尬,目的明确。作者分两个章节来写这个故事。第一个章节,写刚结婚的安娜
第32节:精英会淹没在大学中吗(1)
系列专题:《中国教育对比美国的缺陷:培养精英》 如今世界进入了全球化的高科技社会。教育的竞争决定社会的竞争。美国的中高产阶级,在这方面已经先声夺人。如今美国的精英,与布什时代不同。一流大学的学生越来越聪明,学术训练越来越
第32节:短线铁律(32)
系列专题:《变股市为聚宝盆:短线铁律》 2.5.4 第四回:技术与心态结合,长期盈利 经过多年的潜心学习、刻苦磨练,掌握的理论丰富、系统,能够把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心态方面,把浮躁、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贪恋、
第32节:信息是制胜关键-求职信息渠道(1)
系列专题:《500强高薪求职密码:四项修炼》 第四节信息是制胜的关键--求职的信息渠道 在了解自己与明确职业方向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尽可能多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并进行海投。那么工作去哪里找?这就涉及信息的获取问题,大家可以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