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节:儒学的第一次复兴(2)



系列专题:《中华文明复兴的必由之路:管理治国》

  韩愈足可代表皇权专制天下的正统。不过,柳宗元(773-819)显然就是他眼中的儒学异端。儒家一向认为,圣人奉承天命,为民兴利除害,布施政教,人民才会恭敬从命。柳宗元则抛弃了所谓的"天人之说",认为天根本不可能是人类的主宰,人民需要君主不过是为了戡乱止争而已。――显然,柳宗元觉得,之所以需要国家政权,是因为世间总得需要明智而有魄力的人来主持公道罢了。君主并非人民发自自然的拥戴,也不是上天有意对君主的特别眷顾。

  柳宗元撰有《封建论》一文,对封建天下是一王分封的结论表示怀疑,他认为这是国家组织从小到大的演进过程,并不是君主有多么慷慨。实际上,所谓的"殷周分封天下"已经难以考证它本身的缘由,柳宗元认为封建制度是因为宗族王公之间纷争不息而导致的,显然很有道理。此外,他还撰有《天说》,认为天人之间毫不相干――这一点也是和董仲舒的死对头王充一样倔强,甚至还可能承袭了荀子的论调,"生植与灾荒皆天也。法制与悖乱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不相预",所谓"功者自功,祸者自祸"。柳氏之论明确将上天与人类之间的胡乱猜测撇得一干二净,还顺带将董仲舒、刘向、扬雄、班彪等人的"天命说"批驳了一番,"其言类淫巫瞽史,诳乱后代,不足以知圣人立极之本"。他认为,贤君得国是因为他的仁爱礼义之政使人民愿意归附。――柳宗元的《天说》还引发了他的同僚朋友刘禹锡的兴致,接连撰写了三篇《天论》与其附和。

 第18节:儒学的第一次复兴(2)
  柳宗元的言论虽然貌似异端,但实际上并没有跳离孟荀两位儒学大家的宗旨。孔子曾感慨"苛政猛于虎",而柳宗元也有"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所以养民依然是君主的国政,没有惠爱之心而行暴虐之政固然不可,而动辄以政令烦扰民众也背离了养民的初衷,"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这也是孟子的"仁政"之说。

  李唐盛世,终于天宝年间。如果说韩愈正值唐代的壮年时刻,那么在朝政衰落已经开始之时,柳宗元便转向养民之论,不再推崇君权,而后来名气较小的林慎思则抛弃了韩柳两人的荀子之学,独自阐发孟子的政论。

  林慎思碰上唐代政衰世乱,立言难免率直偏激。他认为,存养百姓、除烦去苛是为政的要务。安民才可以固本,而养民者必须顺人性,如果频频烦扰民众,即使用心良好也危害甚烈。所以,林慎思主张清静无为是"治国之要道"。――其意主要是矫正政令的烦苛,还没有像老庄那样放任。他主张存养百姓,而又反对姑息迁就,正所谓"峻刑与仁政之并行而不悖也","有道之君如水火然,无道之君如虎狼然"。

  实际上,李家在唐代立国之后,将老子奉为远祖,所以老子之学也是备受尊崇的,老庄并立为国学,道士做官也不少见。当然,李氏王朝的佛学已经颇为兴盛,朝廷难免也有以道家抗衡佛学的意思,儒学反而受到了拖累,难再独享其尊,但也说明唐代思想杂陈,各大门派都是兼容并蓄的。――这也是其盛世繁华的一个表征。

  宋儒两派论长短

  儒学处世较为圆滑,而且难免有随波逐流之嫌。到了宋代,儒学已经撷取了佛家的心性之说和道家的象数之论,承接了韩愈的"道统"之后,就有了理学一派;然而两宋300余年间前盛后衰,国势积弱,屡被侵扰,儒家有志之士也有强烈的救亡图存念头,因而使儒学转向了经世济国之路,自成了功利一派。两派儒学仍然擎举着孔门大旗,而观点已然各异。后来也有学者将宋代儒学称之为"宋学",并将两派儒学率性划分为君子系统与小人系统。当然,君子不敢说都是伪君子,而小人也并非都是真小人。

  儒家思想到了宋代,几乎已有老态龙钟之势,然而老树新枝,也有杂学其他门派思想的倾向。法家得势之时,儒家学到了刑名之术,不过略加改装之后重归于礼义仁政;黄老风行之时,儒学也兼容了无为之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历经数代,儒学又将其崇尚空谈的心性之说学到了手,于是在韩愈的道统之上就有了宋代二程朱陆的理学。――不过,理学派虽然充实了中国的哲学系统,而对于治国并无多大用途。

  功利派多出于江西、浙江两地的儒家学者,尤其以王安石变法开创"维新"局面而著称于史。他们排斥理学派的原因,就在于理学派空谈心性于世无补。――实际上,先秦汉唐以来的儒生虽然还是注重礼义仁政、休养生息的治国理念,但显然已经执守定见故步自封,而且门户成见太深,容不得采纳法家的进取之言。――自己并无富国强兵之策,又不能虚心向学,只能转向高谈阔论;而功利派则挣脱了习惯和门户陋习,一反孟子、汉儒之教,甚至与仁义相抗衡。――后世的学者评价说,这实际上就是儒家思想的一个巨变。与理学派阴奉佛老之学一样是儒家内部的革新运动。

  功利派的种种作为其实是与时势密切相关的。宋代立国之时,就时不时面临契丹入侵,前朝后晋丢掉的燕云十六州始终没有收复,而且辽国兵强马壮,澶州之战以后,只能年年朝贡,苟且偷安;此外西夏也日益坐大,不时入侵,同样也得奉送财物。北宋与南宋都是在外患频仍之中度过,兵弱财困,变法图强也是迫不得已。况且,汉代以后,儒学已经未能独享其尊,道教与佛教的排挤日甚一日,在此境遇之下,奢想孔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妄谈心性之学传道继统岂不是太迂腐了?

  两宋时代,功利派的经世致用风气始于欧阳修,经李觏之后广布于众,凸起于王安石变法。

  宋初儒者兼学佛老两种学说,致力于钻研心性之学,执著于象数之理,连温柔敦厚的欧阳修也对此不无讥弹,而李觏则大谈功利,企图矫正一般儒者的陈腐之见。自孔孟之道流布以来,耻于言利,除了道德教化就只有安贫乐道了,而李觏所谈的治国之论就在于要解决国家财政之困,既然儒者高谈治国,不言利又怎么可以做到开源节流呢?理学派即使在南渡危亡之时仍然高谈性理,要把正心诚意作为救国图存的手段。如此看来,理学派不是不识时务又是什么呢?

  王安石(1021-1086)"儒而有为",主张兴利以裕国。入相执政约有8年,变法涉及农田水利、治安国防、贸易赋税等方面。这是君主专制时代的第一次变法维新――800年后才有了戊戌变法。不同于一般儒者的是,王安石被反对变法的儒者贬斥为申不害、商鞅之类的法家,不过,他认为"刑名法制,非治之本。是为吏事,非主道也。"所以,抑霸政,斥烦扰;而北宋积弱已久,不从根本上革弊除害就不能够见出成效。譬如他的农业政策,就以增加生产、减轻负担、抑制豪强为目的,既是养民之术也是富强之本。不过,这次变法也激起了"庆历党争"和"元祐党争",一般儒生已没有辨别是非轻重的能力,却勇于内斗。王安石选拔人才又有失误,以至于功败垂成。

  司马光是"元祐党人"的代表,上台以后,将王安石的新法全部除去。他尊君之极,守旧如常,治国之术也没有超出传统儒学的范围,毫无创见,与王安石形同水火而难容,但也实在拿不出什么能够付诸实践的措施。三苏之中的两苏兄弟苏轼与苏辙虽然文章盖世,但反对新法,不过,手中的论据不过是道德和仁义而已,也乏善可陈。

  北宋的功利派主要以江西为中心,而南宋时浙江接过了本派流脉,尤其以金华、永康与永嘉三派最为得力。譬如陈亮就说,"艰难变故之际,书生之智,知议论之当知,而不知事功之为何物;知节义之当守,而不知形势之为何用",既反对宋代中央集权,又反对苟安谈和。――事功就是做实事,而节义则是义利并举。功利派并不耻言经济,所以这一派极富于实干精神。

  两宋理学派的哲学思想驳杂纷陈。程颢、程颐兄弟分别开创了朱熹集大成的理学,以及陆九渊的心学两派。理学派以儒家学说的正统自居。其所谓的道统,就是自己清单里的一系列圣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孟子、伊川(程颐)、朱子(朱熹)。理学家认为,人类只有两种,"不是圣贤,便是禽兽"。其道德法则称之为"礼教"。所谓的天理是善,而人欲是恶,所以必须尽量从善去恶。在政治思想上,理学派几乎相近,仁道是其政治的根本,正心诚意则是治理之术,也有"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的想法;而将天地作为个人修身和政治生活的准则就相当空洞;虽然理学派既有佛学的因素又有道教的影响,但在政治思想上只是因袭陈说,更别谈什么新奇之见。

  宋元两代以后,儒学中的理学派终于化为理学,而理学又专门推崇朱学,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功利派虽然没有占取主流,但也没有销声匿迹,倒是时不时地隐现于世,在关键时刻声如裂帛,总有激越之士跳将出来捍卫其见解与主张。当然,这一切都还是在君主专制的时代,譬如李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1360.html

更多阅读

第4节:我的“第一桶金”

系列专题:《创业者必读圣经:山木方法》  三、我的“第一桶金”  1.一份菜单,一个机遇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被蚊子咬醒了,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朦朦胧胧在草地上睡了一晚。醒来的我头脑似乎清楚了一些:“先填饱肚子,然后想办法先回家

第1节:生命的第一步,从“倾听”开始

系列专题:《创造100分人生的秘密:倾听》  【自序】  生命的第一步,从“倾听”开始  让所有“说”与“听”的互动都充满温暖与爱的关怀,再借由“听”,让生命更见丰富成长,让每一次倾听之后,都能看见智慧的增长。  “BB,要乖乖长大哦

第23节:做梦的第一道关口(6)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这正是我想要告诉你的。为了弥补梦的幻灭特性,巫士发明了使用出发点。每次你挑出出发点去注视时,你会得到一股能量,所以在刚开始时不要在梦中看太多事物,四样就够了。以后你可以扩大范

第19节:做梦的第一道关口(2)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这什么都没说,唐望。”  “请好好注意,有一天会轮到你来解释的。这段话似乎是废话,因为你没有把它放入适当的范畴中,就像一般有理性的人,你认为了解是完全属于理性与心智的范畴。对巫

第18节:做梦的第一道关口(1)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2 做梦的第一道关口  在正式进入做梦的课程之前,唐望以渐进的方式先讨论第二注意力:一开始时它只像是一种奇闻,缺少实际的可能;然后它变成只能被感觉,像是一种刺激;最后它进展成一种存在

声明:《第18节:儒学的第一次复兴(2)》为网友貨繻天注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