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证券化及其影响 第7节:危机酝酿的温床: 次贷及次贷证券化(7)



系列专题:《洞悉美国次贷背后的秘密:次贷危机》

  1997 14.3 2.1 7 925

  1998 21.4 3.2 7 836

  1999 19.9 3.0 7 832

  2000 16.8 2.4 7 713

  2001 23.8 3.8 7 631

  2002 26.4 4.8 7 771

  2003 34.3 7.2 8 121

  2004 28.1 5.1 8 853

  2005 30.2 5.9 8 848

  2006 27.5 6.2 8 886

  资料来源:www.ffiec.gov.

 资产证券化及其影响 第7节:危机酝酿的温床: 次贷及次贷证券化(7)
  复杂的风险链条

  美国房地产市场在过去10年里持续扩张,房屋自有率达到了创纪录的69%。投资者通过购买房贷支持的债券和其他衍生品为房市扩张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根据美联储和房利美(Fannie Mae)的统计,目前约有2/3的住房贷款经过资产证券化处理成为债券,而在1990年该比例仅为40%。截至2007年上半年,美国住房贷款余额共计10万亿美元,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余额已达6万亿美元。经过投资银行再包装发行的与住房贷款相关的衍生产品规模则难以精确计算。另外,住房贷款支持的商业票据余额约占资产支持的商业票据的25%,共约2 500亿美元。

  住房贷款的证券化链条复杂,极易滋生风险。首先,金融机构大量购入住房贷款。其次,金融机构将这些住房贷款的很大部分进行证券化,通过设立特殊目的实体,将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转移出自身资产负债表。第三,投资银行承销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通过估价模型计算不同贷款的风险,按照不同的风险打包,编写说明书,以不同的风险类别对应不同的收益率,推销给不同风险偏好的机构投资者。最后,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风险和收益的需要购买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

  对银行来说,衍生产品分散了风险,增加了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与此同时,也将风险扩散到了证券、保险、各类投资人、其他国家等。发行证券化产品的机构有时还主动或被迫保留了部分风险最高的产品。

  由于构建过程复杂,涉及多方主体,除了一般证券具有的风险(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主体信用风险等),由于信用链的加长和特殊的结构性特点,结构性融资产品还具有特有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债务人对资产池偿付的拖欠等导致资产池信用级别降低的风险)、提前支付风险、资金不匹配风险(即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与证券偿付所要求的现金流在利率、货币种类等方面不匹配)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221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资产证券化及其影响 第7节:危机酝酿的温床: 次贷及次贷证券化(7)》为网友女王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