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洞悉美国次贷背后的秘密:次贷危机》
每年的3月31日,在《家庭住房贷款披露法》要求范围内的贷款机构必须报送上一年度信息,由FFIEC在该年9月公布相应统计数据。目前,约有8 900家公司需要报送信息,约占全部住房贷款机构的80%。因为具有广泛的覆盖面,根据《家庭住房贷款披露法》公布的统计数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国会多次修订该法,扩大了信息披露内容。如为促进贷款行为的公平性,1989年,修订后的《家庭住房贷款披露法》要求披露根据不同收入、性别、人种等因素划分的申请人的贷款申请比例。 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增加的次级住房贷款,美联储于2002年依法修订了第C条监管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从2004年起必须披露所谓"高价贷款"(higher-priced loans)的年费率(annual percentage rates,APR,由贷款利率和费用率构成)。高价贷款是高过指定利差(年费率与相同期限国债利率之差)的贷款,申报的门槛根据对抵押品的留置权优先度而不同:第一留置权为3个百分点,高级或次级留置权为5个百分点。同时,必须披露贷款留置权类型(一般分为第一留置权、高级或次级留置权和无担保留置权,后者针对住房改善贷款),必须披露贷款是由已建成的住房担保还是受《1994年业主权益保护法》(Home Ownership and Equity Protection Act of 1994,HOEPA)保护。 2006年,贷款机构根据HMDA报送的信息中包含了2 750万宗住房贷款申请,大部分都是所谓独栋(包括1~4个住家)住宅的贷款申请(见表1-2)。 表1-2 1990~2006年根据HMDA报送信息情况 年度 住房贷款申请数(100万宗) 被购买的贷款数(100万宗) 报送信息机构数(家) 1990 5.5 1.2 9 332 1991 6.6 1.4 9 358 1992 10.0 2.0 9 073

1993 13.6 1.8 9 650 1994 10.7 1.5 9 858 1995 10.0 1.3 9 539 1996 13.0 1.8 9 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