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后品牌时代
360度品牌管理之外
据相关资料,“品牌管理”指理解消费者对产品的感受,并将之转化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整合营销传播之风盛行,国际知名广告公司提出了“360度品牌管理”,强调品牌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上实行传播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消费者与产品的关系,积极地去管理这个关系。
360度品牌管理的核心强调消费者,范围界定清晰,可是在“后品牌时代”,品牌的影响已经向消费者之外延伸,非消费者群体同样会对消费者产生重要影响。在不少专业、负责的广告公司,你可以看到类似的标语——“不能拉动销售,没人把你当人看”,难能可贵。但是品牌之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一次性运作促进销售增长了多少,它同时必须对潜在消费者产生影响、对消费者产生潜在影响,并且品牌是一项长期的积累。品牌管理要把视野由消费者、销售,拓展到更宽的一个范围。
近日一篇关于“可口可乐厂非法用工”的大学生调查报告,逐步传播开来。笔者对新闻性的品牌资讯本不感兴趣,对调查报告准确性亦无从评估。但有一个小小的细节触动了笔者,可口可乐曾获“2005年中华慈善奖”、“中国十大慈善企业称号”(2006年),如果情况真如大学生调查组报告所示,那它就是一家无耻公司。
情况如何,并非本文的重点,笔者关注的是,消费者之外的品牌管理。那些“非正式工”并非可口可乐的消费者,但是出于对他们恶劣生存现状的关心,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可口可乐的消费者会因为这个负面资讯,对其产生排斥、反对,如果情况属实,那很可能是愤怒了。可口可乐长久以来辛勤的品牌经营成果受到了挑战。
那么可口可乐公司就应当把报告不属实的证据拿出来,消除这个负面资讯对品牌的影响;如果确实存在,则应当马上整改,不然愧对“全球最有价值品牌”的荣誉。
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
很明显,这一定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因为对象不同。品牌之于消费者,企业关注消费者在aihuau.com物质功能、精神方面的需求;企业文化针对员工,企业内部的文化,简单地说是积极、健康的氛围以及对员工的关爱。
目前许多企业品牌中心都把精力集中于品牌的打造、品牌文化的传播,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宣传——当然企业已有相当的企业文化建设基础是前提。衡量品牌有两个重要的指标,知名度和美誉度。集中于品牌文化塑造,的确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美誉度包括的范围太广泛了,并且单纯从品牌文化方面支撑的美誉度有限。
我曾听别人说过一个关于海尔员工的故事。话说,海尔一位员工得了不治之症,生命即将结束之际,别人帮他完成了一个心愿,再看一看海尔。故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这样一种真挚情感传说,已经让我感动。
泉州有一家服装企业,关爱员工的“牧心文化”传播得很远,这成了一些消费者选择它的理由,原因很简单,生活、工作有保障的员工,产品质量也比较有保障。丰富的业余活动、和谐劳资关系、快乐地工作与生活,这些企业内部美妙的故事,会大大增加企业与品牌的美誉。企业致力于从品牌文化提升品牌的时候,可以考虑把企业文化适当地补充宣传。
由谁掌握品牌未来
品牌总监?CEO?营销策划机构(广告公司)?
我们看到太多这样的情形了:换了一任品牌总监,换一个新的品牌方向;换一家广告公司,换一整套方案。企业的品牌中心实力弱小,几乎由外协广告公司指的路来走。还有,企业的品牌中心实在是能力有限,不得不请一些“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的营销策划公司、能人来推进公司的品牌提升。民营企业的老总也很现实,花了不少钱之后的一段时间(半年或一年),如果没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把人请走。
社会发展多元化,提供专业性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战略模糊,请战略咨询公司,管理困难请管理咨询公司,还有营销咨询、品牌管家。但是事实上,企业还是得有主见,也就是由企业掌握未来,特别是战略。我们还没看到哪家领先的企业,依靠外部力量打造出一个大型企业或者是大大的品牌。当然在企业战略、品牌转变或者需要提升时候,借助外部智慧,是不错的选择。
到底是要由企业品牌中心还是由外部机构掌握品牌的未来?这个问题也曾一度困扰笔者。昨天有幸聆听一位品牌总监就此表达的观点:策略以品牌中心为主、创意则外部借力为主。品牌的方向、基调由品牌中心来掌握,而单纯依靠中心的力量,想要自如掌控、传播、打造一个品牌,不借助外部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专业策划公司在创意操作、活动执行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由他们把既定的策略多姿多彩地表达、传递给消费者及社会各界,是不错的选择。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总监走了呢?
事实上,品牌总监的变动总会给品牌带来变动,两种方法,一是尽量避免人员变动,二呢,把品牌未来放到别的地方,也就是在上面那个观点再加半句,品牌战略以总经理为中心。企业要怎么走,自然由CEO来定,可能CEO并不长于品牌运作,但是他可以把品牌要走向哪里、基本的战略定下来,由总监来执行——虽然可能是由几任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