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哑铃+橄榄”型的企业与纯制造业的区别在于:(1)品牌价值增加了,因此,企业必须努力树立品牌;(2)企业还必须做科技研发;(3)制造出最有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可以说,这三点(科技研发、最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品牌与销售网络)是按照微笑曲线全面整合的“哑铃+橄榄”型企业最基本的生存点。 印建安:这也是民工与包工头的区别。市场上选择民工,甚至连身份证都不用看,因为墙砌得不好,扒掉就完了。可是,如若要选择一家装修公司,谁不得问个三五家呢。这就是不同层次对品牌的不同要求。 作为一个制造企业,如若想拿下整个项目工程,首先需要赢得用户的信任,使用户相信该企业能够完成整个系统而不仅仅是其中的某些环节。另外,企业下面还必须有一支稳定的“民工”队伍。这支队伍技术必须过硬,他们分别是市场中各价值链上最有价值的民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整个供应链上拥有领导力和号召力,构筑起一个企业的诚信体系。 企业的品牌建设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可。企业要让市场满意、让客户满意,但首先要让员工满意,品牌首先是员工心目中的品牌。所以,企业必须给员工一个理由,那就是:员工为什么要热爱企业?美国人很爱国,因为美国保护它的每一位公民。电影大片《拯救大兵瑞恩》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了保护一名哪怕是到了别国土地的战士,美国不惜动用武力。这对其他国家可能不太公平,但至少给了美国人热爱祖国的充分理由。 管理层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品牌,废弃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使用大家能听懂的语言。在制度面前,领导层要率先垂范。市场上有一本书《走出混沌》,任正非所写。书中有一个著名的“雷锋理论”:打少先队戴红领巾开始,我们就被告知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可是,现实中为什么雷锋很少?因为社会没有给人们一个做雷锋的理由。其实,从善、向善,是人性的一种本能需求,我们要创造条件,让人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这种本能。 “IBM可以向用户提供马桶” 席酉民:让我们回到微笑曲线的另一头:技术研发。 中国是“制造大国”。更极端的一种看法是,中国根本不是“制造大国”,充其量是“加工大国”。也有中庸一点的:中国既有来料加工,也有自主制造。 日本一个管理学家放言:日本根本就无须害怕中国崛起对日本的竞争。日本过去是“Made in Japan”,现在制造业来到中国,变成了“Made in China”。同时,日本走到了“日本创造”,而中国依旧处于“中国加工”与“中国制造”。所以,中国与我们(日本)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