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领导与管理(19)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说老实话,引该文于此,一是丰富网站内容;二是引起更多关于管理研究的讨论。如今,时髦的管理名词和概念一浪接一浪滚滚而来,新理念也一茬一茬换个不停,传播给大众的管理概念和口号不断翻新,不仅在理论上被标记为理论丛林(management theory jungle),而且来自世界各地的管理时尚(management fashions)技术更是你未唱罢我已登台。这是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管理知识日新月异,丰富多彩?还是浮躁社会、商业炒作式的花样翻新?我们需要认真地审视一下管理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管理学的属性和特征
如果我们以物理学、化学等(甚至是经济学)视角看待管理学,也许我们会发现这似乎是一个萌芽状态的学科,而不是已经发展百年的“老字号”:没有大家一致公认的理论。理论提倡的原则也并不总是普遍适应,总是有很多人提出不同的管理主张,而且这些主张似乎都是有道理的。这些特征实则是由管理学自己的学科特征决定的。 对学科属性评价的一般框架包括两个维度:认知维度与研究组织的社会维度,前者包括硬科学—软科学(Hard-Soft)属性(有无共享、主导性的理论范式)和纯科学—应用科学(Pure-Applied)属性(研究“是什么”还是“如何做”),后者包括收敛性—发散性(Convergent-Divergent)属性(研究问题集中程度,学科内有没有共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和城市化—乡村化(Urban-Rural)属性(研究范围分布、研究者的交流状况)。而管理学被公认为是倾向于软科学、应用学科、发散学科、乡村化学科特征。也即理论中存在有许多不同视角的范式,但缺乏具有主导、共享作用的范式。理论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如何做”(本质属性),研究问题分散,缺乏共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研究范围宽泛且随时代而变化,研究者之间缺乏良好的交流。 那么为什么管理学表现出了与硬科学(如物理学)截然不同的特征,我认为这是由管理的研究对象决定的。管理可普遍被描述为:在组织内同组织成员或通过组织成员有效完成任务或者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从中可见,管理研究的对象既包括相对客观、共性的组织、任务(目标),也包括现实中具有各自价值观念、偏好、感情的个性人。因此,对应的管理研究同样既包括追求对管理任务建模、优化的管理科学,也包括研究人、人群的行为科学。H.西蒙在《管理行为》一书中论述了事实与价值的区别,提出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现实世界的描述,价值命题是陈述人的偏好。前者存在对错,是科学问题,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与现实是否相符。后者则不能用科学方法处理,只存在“应不应该”的问题,根据人的主观偏好决定。而且这些不同性质的研究对象,与之相关的是不同的学科,如单纯研究任务优化的数学、运筹学;与人、人群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组织的基础理论,如系统论、经济学;使得管理学成为了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异质性和片段性的领域。
更多阅读
第34节:领导与管理(32)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表2知识及拥有特征分析 深度广度高度知识见识胆识信息知识智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管理≠管理专家”了。一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专家与管理专家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高水
第31节:领导与管理(29)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不管有关领导(leadership)和企业家的研究中存在有多少争论,领导和高层管理者在发展中的认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无论环境和组织状况如何,领导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时的判断和决策仍然是关键。
第30节:领导与管理(28)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战略选择与领导的选择性注意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着手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领导会从哪儿下手? 我们知道木桶理论的短板子重要,我们也知道牵牛要牵牛鼻子,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和面对杂乱无章
第28节:领导与管理(26)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从小故事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许多有想法、动不起来的管理现象的影子,其关键首先是管理的整体性被部门分工分割以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互动性很差;其次,种种原因导致的员工或下属工作的主动
第25节:领导与管理(23)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Context-free knowledge)、与环境有关的知识(Context-bounded knowledge)、特定环境下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