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领导与管理(12)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古今中外,有关对人的研究,可以说是真正的浩如烟海。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倡导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和为贵,中庸之道,企图实现以修己来安人之目的;法家、道家甚至诸子百家无不涉及理人之思想。在现代学者眼中,企业和员工是人力资源管理这枚硬币的两面,任何一面的成功必须以另一面的成功为基础,缺一不可。例如南京大学人力资源专家赵曙明教授就指出,职业生涯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已经成为非常有效的人性化技术手段和战略思想,非常突出地体现了企业“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和价值导向,是企业和员工获取共同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践活动。赵教授还专门讨论了职业生涯管理的企业员工双赢战略。另外,职业导师制的概念在西方非常流行,是企业员工成长的必须程序。戴维·克拉特尔巴克大师作为很多CEO的“私人教练”以及很多商学院的客座教授,他丰富的实践和独到的观点为我们揭开了职业导师制的神秘面纱:最佳职业导师是资深人员而非位高权重者;职位越高的人越需要职业导师,同时职业导师的功效也越大;职业导师扮演既是朋友又是顾问的角色;职业导师制不同于东方的学徒制,等等。 现在,经济发展知识含量的不断提升,市场竞争的日益白热化,几乎无人不感到人才的稀缺,无人不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总结过去、分析现在和展望未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具体到经济社会以及每个企业,无论怎样强调人的因素也不过分。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从经济发展角度大呼企业家的稀缺,充分肯动了企业家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他明确提出,企业家在努力为企业、为自己赚钱的同时,也是在努力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他们是经济改革成功的功臣。经济学家张曙光先生则从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的产生环境角度分析了人才的稀缺原因,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最缺乏的东西不是技术,更不是资金,而是缺乏一种能够促进和激励创新的环境条件和制度规则;中国之所以没有真正的企业家,是因为企业家生存和成长环境条件匮乏。值得庆幸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促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为他们提供了用武之地;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积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为人才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企业的实践和风行全国的MBA、EMBA教育使中国成为人才需求的高地和摇篮,从那些精彩纷呈的企业实践和光环笼罩的时代宠儿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依稀看到大量人才的涌现和未来真正的中国企业家的身影,也有理由憧憬中国企业的美好未来。
更多阅读
第34节:领导与管理(32)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表2知识及拥有特征分析 深度广度高度知识见识胆识信息知识智慧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专家管理≠管理专家”了。一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专家与管理专家需要的知识是不同的,高水
第31节:领导与管理(29)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不管有关领导(leadership)和企业家的研究中存在有多少争论,领导和高层管理者在发展中的认知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无论环境和组织状况如何,领导应对各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时的判断和决策仍然是关键。
第30节:领导与管理(28)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战略选择与领导的选择性注意 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着手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领导会从哪儿下手? 我们知道木桶理论的短板子重要,我们也知道牵牛要牵牛鼻子,但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和面对杂乱无章
第28节:领导与管理(26)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从小故事可以看到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许多有想法、动不起来的管理现象的影子,其关键首先是管理的整体性被部门分工分割以后,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和互动性很差;其次,种种原因导致的员工或下属工作的主动
第25节:领导与管理(23)
系列专题:《执行对准战略:管理之道》 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Context-free knowledge)、与环境有关的知识(Context-bounded knowledge)、特定环境下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