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理性消费 捂紧钱包 理性消费



     岁末年终,商家们打出形形色色的折扣让人目不睱接。“全场 5折, 1折”、“购物满 500返200”?? 消费者从中获得实惠,购得满意又便宜的商品自然是好事,但也有一些折扣暗藏玄机,需消费者擦亮眼睛,认真分辨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

  近日,记者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走访了北京多家卖场,遇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提醒消费者在商家促销时保持警惕。

  春节涌动打折潮

 双十一理性消费 捂紧钱包 理性消费
  春节将至,今年北京实体店的折扣季不仅来得早,周期也明显会拉长。记者走访了北京西单、东单、王府井、新街口、动物园、丽泽桥、大钟寺等商业路段,从百货商场到街头小店,商家纷纷推出了各项优惠活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

  折扣活动最多的是服饰鞋类,折扣幅度 1到9折不等,在此基础上,“折上折”、“满额送礼”也成了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手段。家纺、家电类卖场也纷纷展开了年末促销,“周年店庆”、“厂家回馈”、“冬季清仓”这样的巨幅海报吸引了不少市民。

  与此同时,商家在促销标语上也颇费心思。一家电专卖店打出了“节能直补一步到位”、“满额还送礼”、“积分换大奖”??

  对此,北京东城区某品牌店店长刘先生表示, 今年的确有不少实体店和卖场都提前或者延长了促销期。“光棍节、双十二、元旦??现在网上促销活动太多了,如果实体店没有折扣活动,很难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

  据北京西单某商场企划部负责人介绍:“年底是各大商场的业绩‘冲刺期’,商家都不会放过春节黄金销售时段。今年我们把活动时间拉长了,从现在到春节后一直有促销活动。”通过促销活动能提升商场的人气,今年商场的活动力度将更大,活动期限也更长。

  购物积分诱惑多

  “当初办理积分卡时,对方承诺可以积分换礼品,甚至还能兑换现金,可还没等到兑换,我卡里的积分就遭清零了。”北京市民周女士很郁闷,为了给即将出生的宝贝作准备,自己在某孕婴店办理的积分卡,因为没有赶在去年 12月31日前兑换,现在已经被清零了。

  无独有偶,家住丰台的市民陈大爷办理了家门口一家超市的积分卡,原本寄希望于节前积分换礼、兑现金,可近一两月收银员经常以电脑故障等说法,告知顾客积不了分。后来电脑总算没问题了,但该超市也很快就异地搬迁,附近小区的好多客户还没明白积分换礼是怎么回事却被告知待该超市在异地开业后再兑付。暂不说异地离该小区有多远,且何时开业还需要等候通知,怎么兑付最终还得商家说了算。对此情况,陈大爷有些气愤,认为商家有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这种做法就是不想返利。

  市民刘大妈则觉得积分卡其实也是商家的变相促销方式。“前不久我兑换礼品时,看到有好几名顾客都是几百分,而领取礼品的积分分档只有 1000分、 2000分、 5000分等整数积分。有个顾客的积分是 1600多分,如果兑换 1000分的礼品,那么剩余的 600多分就会作废,她只好又买了一件 300多元的毛衫,凑够 400分,积分卡清零实际成了该公司年底刺激消费的手段。”

  逛街购物,谁手里没有几张积分卡? 目前,北京也有不少商家都热衷于开办积分卡业务,不同的是,这些卡有的叫储喜卡,有的叫会员卡,还有的叫贵宾卡?? 可不管叫什么名儿,都不过是商家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幌子。而几乎每张卡后面都明确标明“本公司对此卡拥有最终解释权”,一些商家甚至在每张卡上都注明“每年 X月X日营业结束后,卡内金额自动归零。”当您希望凭借积分卡获取更多时,前提是您得首先付出更多,而且这个付出还不一定能得到商家的承认。毕竟, “羊毛出在羊身上。

  促销广告有陷阱

  “名牌手机 188元”、“名牌取暖设备498元”、“名牌家电 998元”??这样的广告引人注目,也确实够便宜,但记者进去后大失所望,好几种所谓“名牌”的促销产品,要么牌子根本没听说过,要么就被促销员告知已经卖完。

  “名牌”这个词究竟指的什么,概念相当模糊,让人云里雾里搞不清楚。

  记者转了几圈,还是没有找到 188元的手机。销售员说特价手机已经全部卖完,并极力游说记者购买标价为 1988元的新款智能手机。“ 名牌仅 X X 元” 、“ X X 元起”“ XX折起”等等,这些词语是商家模糊商品的实际情况、糊弄消费者的惯用手法。由于没看清字眼的细微区别,很多消费者在挑好商品准备付钱时,才发现上当了,这时又丢不下面子,只好将就着买了。所以消费者看促销广告时,千万要看清楚字眼上的细微差别。

  海淀电脑城一店堂海报上,鲜艳地标着“某品牌数码相机,原价 3999元,现价 2999元”,乍看之下以为现在便宜了 1000 元,但同样是这款相机,网上在线报价是“原价 2750元,现价 2350元加送 8G卡或原装电池一块”。同样是这款相机,在北京正规卖场也可以拿到 2750元的价格, 两者比较,电脑城所谓 3999元的“原价” (还不包括存储卡等配件的价格)显得有点假。不仅是这款数码相机,电脑城促销广告上的很多商品都有类似情况。

  除了电脑城以外,做“原价”游戏的商家也不少,手法也是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把未成交过的价标为“原价”,二是把历史最高价标为“原价”,三是把“建议零售价”标为“原价”,四是虚拟或乱标“原价”。

  当消费者以为得了便宜时,其实商家正在一边偷着乐呢!北京不少商家都没有注明促销原因、促销方式、促销规则、促销期限、促销商品的范围以及相关限制性条件的习惯,这为他们赢得了“最终解释权”,他们有一千零一个理由来应对消费者的疑问,但最终失去的却是顾客的信任,尤其是 IT类卖场这种情况特别明显。

  在北京西客站附近,有一家便利店已经“清仓”了一年多。有知情人士表示, 这家店根本不是什么换主清仓,老板一直都是同一个人。可是,仍有一些不知情的外地消费者被门口的“清仓”海报和播报吸引进店。店主大声吆呵:“不买也看看,”就这样赚足了人气??

  以“清仓撤柜”、“最后一天大甩卖”为卖点的商店,消费者要格外留心。是衣服还好,扔了就是,可要是价格数百上千元的电器,先不说维修售后没保障, 光那么大块儿放在那,也真够您闹心了。记者在提醒消费者货比三家或利用网络查询掌握商品真实价格的同时,也希望真正停产、清仓的商家,能够在促销时注明原因、促销时间等,毕竟这样的当,消费者上了一次就有免疫能力了。

  窝火消费要维权

  市民方女士在逛街时发现自己心仪已久的一套秋装因换季正打 3折出售,便毫不犹豫买了下来。回家试衣服时,方女士发现上衣袖子有明显的挂线。于是她找到商场要求调换,该商场营业员用手指着店堂的海报让方女士看,该告示在显眼的地方明确写着:本店所有打折商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方女士非常窝火,却又无可奈何,只好自认倒霉。

  打折商品同样应当具备正常商品的质量、功能,经营者不能因此而免除应承担的“三包”义务。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按国家的相关规定承担包修、包45 退、包换或其他责任,而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打折商品前,切记先向店员询问保修和退换细则,口头允诺不具效力,还应向商家索取购物凭证、保修卡及退还凭证等,如果商家拒绝出具相关证明,就真的该想清楚再出手。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时应遵循合法、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扰乱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不得侵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于违反《办法》的零售商,将给予一定程度的处罚,涉嫌犯罪的,应由公安部门予以查处。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降低促销商品(包括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不得以促销为由拒绝退换货或者为消费者退换货设置障碍。因此,消费者购买促销商品同样有向相关部门举报维权的权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262.html

更多阅读

双十一秒杀攻略 双十一秒杀软件

双十一秒杀攻略——简介双11马上到了,传说中便宜有好货的机会即将来临。单身网友们期待抢购点便宜货解忧,作者本人深表理解并也打算加入其中,但又便宜又好的货物哪有那么容易抢到?!  螃蟹帮根据多年网购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下一些要点与

双十一买点啥——我的购物清单 双十一必买清单

伤害大家钱包的时刻来临了⋯⋯去年我微博上发的双十一晒单,发现大家看的都很high啊,但是一条条发好零散,而且最后也没耐心发完。今年提前来个汇总吧,推荐点双十一我买过觉得比较好的东西,这一篇以个人日化和家用日耗品为主,各位

双十一背后的席勒式冲动 双十一背后 网店女郎

21世纪经济报道 信海光  又是一年双十一,今年淘宝继续维持去年的高调风格,马云把大批记者请到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守夜,从11日零点开始现场目击上千万网民演出的“疯狂抢购”网络大片,用了21个小时就创下了300亿的销售额。  双十

线上重生:当罗莱经销商激烈反对双十一冲冠之后

系列专题:罗莱家纺上市      九死一生的子品牌  罗莱的电商,绝对是传统企业做电商的一朵奇葩!  2012年双十一,罗莱是家纺类目第一。到了今年,全部放弃罗莱产品,切换到子品牌LOVO,再次拿下第一。这种高速发展状态下的品牌切换,算不算

声明:《双十一理性消费 捂紧钱包 理性消费》为网友坚守一份信念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