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雇主与雇员间的博弈和双赢:猎头》
第三节 聪明失败型
![海岛大亨5雇佣经理人 第41节:第四章 经理人百态(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84814755449.jpeg)
聪明的人未必成功,一旦聪明用错了地方,等待的可能是更大的危机…… 应当说,大多数人和B进行30分钟的交谈就会发现B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B毕业于国内最知名的大学,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1993年毕业后就进入了一间知名日用消费品企业F。应当说B的职业发展开局非常顺利,B加入F企业后由于英语口语不错非常受外籍上司的赏识,在大约两年的时间内B已经成为同批进入F企业内晋升最快的员工,薪金也达到每月5,000元。这点让B非常得意,B常在同事中表露出优越感,比较糟糕的是B和自己的直接上司JL关系非常一般。B在不同的场合都表露出自己的直接上司JL水平一般,自己更希望和外籍经理(上司的上司)沟通。这些话是否传出去就不得而知,反正B和直接上司的关系是越来越紧张。 到了1996年,由于公司加快本土化进程,外籍经理回到亚太总部而B的直接上司则高升一级。这样,B的日子就过得艰难了许多,B认为自己的上司总是在刁难自己,老给自己挑刺。但是,平心而论,B的工作也的确有些问题,B喜欢突击干活,可以连续工作两天两夜,但是平时工作比较懈怠。B喜欢自己拍板,只告诉老板结果。在客户面前,B比较爱出风头,往往让客户误认为B是老板。这和JL的风格完全不吻合,B的老板注重细节和日常管理,喜欢比较内敛的下属,所以B和上司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到最后已经基本上无法共事了。在这种情况下,B决定找一个新的工作,由于B的发展经历非常受新进入中国外资企业的欢迎,在一间猎头公司的安排下,B顺利的在1997年年初拿到了一家跨国企业G的聘任书,职位也成为了正儿八经的经理。 B兴冲冲地跑到F公司辞职,JL看到B要离开了,对B非常客气并举行了一个聚餐来给B送行。按理说,平常B和上司之间主要的分歧都产生在工作上,并没有任何私人恩怨。大家借这个机会弥补一下感情,这应当是一个不错的收场。但是,也不知道B当时怎么想的,可能头脑有点发热,在聚餐的晚上说了很多非常不得体的话,例如:"我终于熬出来了,的确有才就不怕压啊!""过去一年我很不开心,公司也走了些弯路,相信原因大家都清楚。"这些话一说,不要说JL脸色很难看,连其他本来对B有好感的同事都认为B实在太过分。当一个同事试图阻止B说话时,B大声说:"你不要以为有JL给你撑腰我就怕你,告诉你,我不吃这套。"话到这个份上,本来可以体面收场的聚餐搞得不欢而散。 更令大家意外的是,B在工作交接上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总是说半截子话,让和他交接的人云里来,雾里去。总之,B留下的工作给后任带来了不少麻烦,这么一搞,B基本上将原来公司的同事都给得罪光了。可能B也认为自己要大展宏图了,和这些人以后也不会有什么交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