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寻找真我思索生命:原点》
● 音乐--灵魂的语言 在开始非洲之旅前,我对自己说了上面那段话。而经过了12小时的飞行旅程后,目的地已经在望,我坐在机舱俯瞰,凌晨五点多,还在熟睡的约翰内斯堡显得格外安静而美丽。点点灯光映衬着没有云层掩盖的星空,它没有香港那颗东方明珠的璀璨,却带着一份沉实的美,一份适可而止、没有过分浮夸渲染而平常的美。飞机缓缓下降,当踏下梯级的一刹那,一股寒风扑面而来,我紧走几步,迎着风,困顿的思维一下子清醒起来。 对于赞比亚的了解仅限于它上个世纪70年代的动荡和80年代的变迁而已。踏入90年代的末期,赞比亚这个曾被世界遗弃的国家,今时今日又是如何的呢?贫困,有些时候是生命无奈的写照,而且这种无奈,竟然有些接近于永恒。人类究竟有没有可能消灭贫困?究竟有没有可能改变现状,为艰难和困苦划上休止符?这次旅程可能亦是一次很好的机会,让我对生活自身得到反省和启示。 跟我一起来到这里的是宣明会的一位职工,以及香港电台的导演及摄影队。我们的目的地是在赞比亚一个名为曼加雨勒的社区,一个家庭每年平均收入少于100美元的贫穷地区。对我来说,此行可算是一个爱的延续,而对香港电台来说,是要揭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所受的苦难,以及有人如何默默帮助他们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唤醒世人对贫苦受难的人们的关注,鼓舞大家每一个人都加入到伸出援手的行列中来。在我启程前,想了很长时间究竟要送什么作为对两个小孩的见面礼,我不想带给他们日后对物质享受的向往及奢望,而想配合他们对生活或生命的追求。千挑万选,最后我选择了--两个音乐盒。为什么会挑选音乐盒作为礼物呢?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物质生活不太丰盛的地方来说,人们就更加倍地需要有精神的生活,需要一种对心灵的抚慰及寄托。而音乐,就如尼采所说,"有韵律的地方就有生命"。自然界的运动本身已是韵律,而怡人的音乐,更可以在迫人的生活中洗涤心灵。
![第12节:音乐--灵魂的语言(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90688492508.jpeg)
我们到达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后,还要在机场等四小时,才可以转机到赞比亚的首都卢萨卡飞行时间大约两小时。走出机场后,当地宣明会的职工已经在那里欢迎和等待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