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坚持梦想的创业故事:梦想金山》
(2)自信不要太自我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开放型的自信要求我们"知人知己"。换句话说,一个开放者的自信,会知道自己其实有几斤几两,也会知道什么时候该听别人的意见,什么时候该坚持己见,以及如何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但遗憾的是,不少自信的人,往往有自我的毛病,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 过分的自信使人打消了投资念头 亚信集团董事长、金沙江创投基金董事总经理丁健曾考察过北京一家公司,业务做得还不错。但丁健却不愿意进行投资,因为在一次交流当中,丁健出于好意对该公司的负责人做了一个提醒:"你的这个做法,要慎重。"

对方很不高兴:"你这样说是对我决策的一种干扰!" 事后,丁健对一位好友说:"如果连这点干扰都忍受不了,连这一点建议都听不了,那么,他做决策会非常盲目,甚至是在赌博。""退一步讲,赌博没有问题,做早期案子基本上就是在赌博,但是我们要问,你是高智商的赌博还是低智商的赌博,是碰运气的赌博还是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的赌博?赌球赌马,莫不如此。你是研究过了还是瞎买?是马长得好看我就买这个?正如我们自己在决策案子时,肯定会遇到不同的意见,总有一两个合伙人出来说,我来给你唱唱反调,这几个因素你考虑了没有?然后举例说明,大家再研究。很少说一个人说好,大家都鼓掌。否则,这个文化是不健康的。" 过于信任自己常常会导致下列错误: --偏听自己,一意孤行。一个人了解的信息总是有限,所以古人说"偏听则暗,兼听则明。"自我的人常常只听自己的,并且坚信这是正确的道路,甚至还会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别人。 --陷入自私,只懂索取。过于自我往往给人自私的感觉,因为这样的人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太在乎别人的利益,更不懂得何时给人帮助。他帮助人的时候,因为不了解别人的需求,往往帮错忙;当他自己索要帮助时,因为对自己情况了如指掌,所以要求明确。因此,这样的人,常常会给人没有责任心的印象。 --性格自闭,不善协作。一个太关注自我的人常常不善于适应环境,当然,更不会懂得适当地赞美别人和委婉地批评别人。虽然他本性不坏,但这样的人还是不会受团队的欢迎。因为人际关系的不合群,他会变得敏感、内向、孤僻、清高,或者愤世嫉俗。 --独断专制,家长作风。这种人因为过于迷信自己,如果他是职业经理人,通常不希望有董事会;如果他是董事长,则喜欢对CEO指手画脚,进行直接干预。 (3)自信不是不信人 有一个网上流传的故事,说的是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教育孙子。有一天,他看见孩子,立刻热情地做出拥抱的姿态。于是,孩子纵身向爷爷一跳。谁知道爷爷的手缩回来了,孩子摔在地上。这个时候,洛克菲勒教导孩子说: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哪怕是你的爷爷。 类似的故事,我在许多书上见过,我觉得这都是很可怕的误导。许多人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认为商业江湖,人心险恶,成功的人,都是只相信自己的人。 中国有句古话:"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 投资方的信任成就经典电影 著名导演陆川曾如此评价自己的老板王中军:"你可以看到中国有钱的制作公司很多,为什么在王中军这儿导演可以拍出好作品?因为他管方向不管具体的事,他相信你作为一个创作者,你热爱你的东西,你的热爱是完成它的根本。很多制作公司会到现场说三道四,甚至一个角度都要和你掰扯。中军没有介绍过任何演员演戏,这是一个很技术性恰恰是很有意义的信任。我两部戏都没有用过公司的演员,我觉得这是他对我的信任。" 这当然不是套话,在陆川成名之前,拍摄电影《寻枪》时,华谊兄弟就敢于让从来没有拍摄过电影的陆川当导演。提到这其中的风险,我们商会这位理事表示:"我只要用人就是百分之二百的信任,从来没有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