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一个坚持梦想的创业故事:梦想金山》
2002年,一场针对《金山毒霸》的促销活动被演绎成了"蓝色安全革命",在同类市场造成极大的轰动效果,直到今天依然还被时常提及。 2003年,《剑侠情缘网络版》发布,京城的大街小巷走来手持英雄帖的古装侠客,轰动一时;随后,涿州影视城英雄会再度引领了武侠风潮。 …… 因金山曾经制造过这许多反响很大的营销事件,一度被认为是个善炒作的公司,也有人认为这是金山的市场营销做得出色的标志。这种毁誉参半的舆论,对于金山而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历史总是充满了悖论:如果金山仅仅是个善炒作的公司,它能活到现在吗?同样如果金山不是个善炒作的公司,它能活到现在吗? 然而,这种状况似乎也在悄悄改变,在外界看来金山开始变得"安静"起来,雷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得最多的是技术、产品和用户体验。在这种思路转变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在一个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鱼龙混杂的时代,金山会真的认为市场推广越来越不重要了吗?从技术理想主义,到技术与市场并重,再到专注产品本身,这是一个宿命轮回的游戏吗? 迷局四 金山上市为何一波三折? 从1999年开始,IT业界就传出金山要上市的消息。在2007年之前,金山上市的传闻不时出现,上市地点也一再变更,却迟迟没有结果。直到2007年10月9日,金山才终于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这8年寻求上市之路背后有怎样的曲折经历和重重内幕?一个有着20年历史,形象良好、股权清晰、赢利稳健的软件公司,当VC在中国大行其道的时候,为什么仅有两次大规模资本运作? 2007年10月9日,"站在香港联交所的看台上,雷军一个人避开人群透过玻璃窗观看楼下交易大厅。他说自己‘其实什么也没想,就是很宁静‘,但却难以掩饰其红润的眼眶,就连身边的求伯君扭过头说话他也似乎毫无察觉。金山软件10月9日在香港主板上市,发行价3.6港元,首日收盘股价上涨39%。"① 1998年,联想以450万美元购买金山30%的股份,成为金山单一最大股东,雷军出任金山软件总经理。这是金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融资。 1999年,金山开始筹备上市,目的地选择的是香港创业板,其主打的业务是WPS、金山词霸、金山毒霸而并非今日的网络游戏。然而最终结果是放弃香港创业板,上市目的地改为内地创业板,随后又改为国内主板。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金山数次改换上市地点?
![第5节:引论(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91235568393.jpeg)
2003年,网络游戏大潮涌来时,金山正准备到纳斯达克上市。在上市和做网络游戏的抉择中,金山凭什么孤注一掷做网络游戏,而放弃了看似更能迅速扩大资本的上市? 2006年,金山再次融资三家风投,7?200万美元(先期支付5?000万,余下2?200万根据业绩支付),这是一笔数额巨大的私募,也是金山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融资。融资之后的金山还会选择上市吗?投资方为何会选择金山? 2007年,戴着镣铐跳舞的金山终于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了,本来应该很激动的雷军却说内心很平静。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 …… 整整8年,金山将上市短跑跑成了长跑,始终处于上市的准备期。期间,金山上市地点经历了香港创业板、深圳创业板、深圳主板、纳斯达克、香港主板的5次变化,并在国内主板、纳斯达克和香港主板进行了实质性操作。雷军说:"我们一跑跑了8年,相信绝大部分公司都会被上市拖垮了。"而为何金山没有在上市路上被拖垮? 有人说"如果金山早点上市就好了",如果真的早日上市的话,是会加速接近金山的梦想,还是会因准备不足而一蹶不振?如果金山更多的参与资本运作,是否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而更快速成长?在经历了重重选择之后,为何会选择香港作为上市地? 迷局五 金山为什么做不到巅峰? 金山从一出生便被寄予厚望,并一直被视为民族软件企业的代表。当年追随在金山身后的那些IT公司早已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了,而金山似乎还在一步一个脚印、执著坚定地前行。在人们的殷切期望中,金山似乎走得有点慢。是因为中国通用软件市场环境太恶劣,还是其他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