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决胜未来:企业永续发展的领导力模型》
个体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却又让人充满期待的时代。 第一节个体的复兴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石涛新经济条件下人们的个体需求将得到无限制的释放,压抑已久的人性开始崭露头角,管理的核心回归个体。这是一个管理学趋向本质的年代,经济发展下的经济保障使关于“人”的问题回归到本质层面,再不能带着各种外界压力和局限性去看待一个人。 管理总是带着许多假想在开展,例如人们不守规则,所以制定规则去限制他们;又例如人们总爱偷懒,所以想方设法让他们无法偷懒,等等。这些现象在将来将逐渐消失,因为,人们不会继续为了生存而委曲求全。如果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责任与激情,他们将义无返顾地投入。反之,如果某项工作激发不起他们的责任感和热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离开。 ——这可不是什么假想,真正优秀的员工总是不必为就业担忧的,他们担忧的是自我的抹杀、价值无法体现与身份的落差。

“我之为我,自有我在”,清画家石涛论画的这句名言,在个体价值复兴的今天将得到最大化的诠释。 摆脱生存与就业困境的人群 无可否认,社会是由各个相互独立的个体组成的,但这种独立往往会被一些虚伪的表象所掩盖。例如在一些企业内,领导者认为员工都是一样的:没有思想、没有梦想,也没有对人生价值的渴求。事实上,他们的认为大错特错,员工表现出同一种工作态度(服从),是因为生存的需要,为了生计,他们不得不从事可能并非内心希望的工作。所谓的趋利性员工便是他们。事实上,他们内心充满梦想,只不过是埋藏在心底深处,他们不说出来是因为与所从事的工作相违背,而担心失业的危险,他们内心中存有“恐惧”。 当然,也存在着另一种原因:逃避责任。因为采取服从的原则可以将责任推卸给任务下达者,也就是领导者本身。所以,如果有一天,企业领导者觉得所有的员工都一样时,可能正预示着责任的错位。 让我们回到“个体”的论述上。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一部分人逐渐摆脱了生存难题,他们即便是放弃工作,同样能够颐养天年。全球经济大融合也使得国家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尤其是经济领域,人才的全球化流动成为趋势,以往在企业内部出现多个国家居民的情况几乎为零。在如今则早已习以为常。这样使得一些能力出色者具备了更为广泛的就业空间。 ——生存压力和就业困境不再是折磨(一部分)人的核心问题。这样,对于企业等社会组织来说,要获取员工并非易事,尤其是杰出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