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用的人生策划书: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假设你是一个50岁左右的门外汉,是否为时已晚?答案也是不晚。日本巨商渡边正雄50岁时仍是一个小商人,当日本兴起房地产热时,他也想进入这个新行业。但他知道,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外行,如果贸然投身进去,肯定会吃大亏。于是,他决定"偷师学艺"。一天,渡边去"大藏不动产公司"面见董事长,请求雇用他,并且说:"我不要薪金,请让我进贵公司学习,最多一年就行了,可以吗?"董事长接受了他的请求。兢兢业业工作一年后,渡边对经营房地产的各项业务摸得差不多了,于是离开大藏公司,大量举债,成立"大都不动产公司"。10年后,他成为一位拥资数百亿日元的地产大亨。
![第25节:不懂策划,怎能成功(25)](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195558766739.jpeg)
假设你是一个60岁的门外汉,是否为时已晚?答案仍然是不晚。有一个美国人,退休后不愿轻松享受生活,决定学习一门有趣的技术。那时家用电脑刚刚流行,他就开始钻研电脑技术。此前他对电脑一窍不通,但是,5年后,他成了电脑专家。 即使你已经70岁了,仍然为时不晚。春秋时,晋平公曾经感慨地对师旷说:"我年已七十,想学习,恐怕太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师旷还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是啊!蜡烛的光芒虽然微弱,也胜于在黑暗中摸索。 对立志成就杰出的人来说,成功的日程表从他开始出发的那一刻算起,所以他们想做任何事,永远不会觉得太晚,永远都是时机正好。 在一个学校的招生处,负责招生的小姐劝一位老人不要报名:"您已经68岁,这门课程需要学两年,那时您已经70岁了。"老人反问:"如果我不学习,两年后就是66岁吗?" 没错!不管你坐下来等待,还是站起来行走,时间都不会为你停留。既然那些年已垂老的人都不肯停止追求,风华正茂的你,怎么能说"为时已晚"呢? 当你觉得"为时已晚"时 表现为 1.懊恼自己失去了某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