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实用的人生策划书: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其一是才能还不够杰出。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些人能够胜任,除非你比较冒尖,才可能被纳入老板的视线。笔者有一个朋友,是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他说,有一次他们公司招聘数名职员,前来应聘者竟多达一千余人。很显然,在落榜者中,必有百里挑一之才,仍然不足以脱颖而出。同样的道理,在工作单位中,每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都可能有多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除非你数一数二,才可能成为幸运儿。 其二是才能不切实用。你拥有的才能与工作不相配,自然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比如你文章写得好,从事的却是管理工作,你想用文才获得升迁就比较难了。如果你想在管理岗位上有所突破,当然必须学习管理技巧。 其三是进取心不足。知识会过时,信息会失效,经验会落伍,只有不断进步,才跟得上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汉武帝时,有个叫汲黯的官员,年轻时颇具才干,但自从升为中大夫后,十多年官职未变。一些原来职位比他低的人,渐渐成了他的上级。汲黯很不服气,一天,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您用人好比堆柴草,总是把后来的放在上面,把压在下面的忘了。"汉武帝说:"并不是我把你忘了,而是国家不断需要新人才。人不能没有学问,也不能不长学问啊。听了你刚才讲的话,我觉得你近来更没有学问了!"没有哪种才干能让你一劳永逸,你希望自己的薪水和职位"与时俱进",就要守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四是做人功力欠佳。汉朝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獧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意思是:没有仁爱而有勇力才能,就像疯子拿着锐利的武器;没有智慧而口齿伶俐,就像瞎子骑着日行千里的好马。有的人确有奇才巧智,可惜对他人缺少尊重和善意,其才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可能更大于助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受到重用呢? 晚唐诗人罗隐,年轻时颇有才名,却自视清高,谁都瞧不起,所以他的人际关系很糟糕,也没有人重用他。有一次,他进京应试,与一位官员同乘一条船。船家好意告诉他,船中有一位京官,问他愿不愿去结交一下。罗隐大言不惭地说:"凭他什么官,我只要用两只脚夹起笔,就比他们强。"不料这话刚巧被那位官员听见,在朝臣中广为传播,罗隐的人缘就更差了,进士考试也更加没有指望。罗隐一生官运不显,与其说别人妒贤嫉能,不如说他自己的做人水准太差,尚未出人头地就不把别人放在心上,一旦手握重权,别人在他眼里只怕还不足三寸高。那么,谁愿意把权力交在他手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