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教父级CEO的商道智慧:任正非如是说》
作为高层管理者,我们怎样治理这个公司,我认为这很重要。以前我也多次讲过,只是这篇文章(《无为而治》)给我们画龙点睛,更深刻地说明了这个问题。我希望大家来写认识,也是对你们职业素养的一次考试,考不好怎么办呢?考不好你还可以学习,我们是托福式考试,以最好的一次为准。学不好怎么办呢?学不好你还可以调整,你辞去高级职务往下走。因此要深刻理解公司制定三、四、五级干部任职资格标准的深远意义,我们坚持这个干部考核标准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改变,每年大家都要提交述职报告,要填任职资格表格。2月份我将主持把高级副总裁以上干部的组织评议做完,我认为要一次一次刷新你们的思想,让你们理解公司对高级干部的要求。 当然,制度的建立并不是企业管理的终点,通过制度体系的建立而改变人,实现企业价值观念的"代代相传"才是最终的目标。可以说,《华为基本法》反映了任正非的价值观,他希望这些价值观能够保障华为成为一家基业长青的世界级企业。所以,任正非真实的意图在于,通过组织发动公司上下学习《华为基本法》,将《华为基本法》中的这些价值观灌输到新一代管理者头脑中,以确保即便管理层不断更替,华为的优秀"DNA"仍然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贯彻末位淘汰制 末位淘汰制在企业界历来备受非议。但是在华为,它就是公司的自然淘汰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用人制度。 任正非亦曾在一次内部讲话中强调,为了使员工们时刻处于竞争状态,华为"每年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事实上,在华为的发展史上,大部分时间它都处于飞速膨胀发展时期,新员工人数一涨再涨,所以华为5%的自然淘汰率执行得并不彻底。到目前为止,在华为只有过两次比较剧烈的末位淘汰。

一次是在1999年,由于受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分拆的影响,华为丧失部分订单,当年的淘汰幅度在10%左右。另一次是在2001~2003年的全球电信行业"冬天"期间,华为不得不减少招聘数量,并加大了末位淘汰制的执行力度,真正达到了3%~5%。这也是华为成立以来最严格的一次末位淘汰制,以至于外界误认为华为开始裁员了。 任正非这样解释华为2002年的末位淘汰,以回应外界人士的误解以及一部分内部员工的担忧。 事实上我们公司也存在泡沫化,如果当年我们不去跟随泡沫当时就会死掉,跟随了泡沫未来可能也会死掉。我们消灭泡沫化的措施是什么?就是提高人均效益。 队伍不能闲下来,一闲下来就会生锈,就像不能打仗时才去建设队伍一样。不能因为现在合同少了,大家就坐在那里等合同,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加快发展。军队的方式是一日生活制度、一日养成教育,就是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养成打仗的时候服从命令的习惯和纪律。如何在市场低潮期间培育出一支强劲的队伍来,这是市场系统一个很大的命题。要强化绩效考核管理,实行末位淘汰,裁掉后进员工,激活整个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