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搞垮巴林银行之后》
尼克: 确实如此。但我现在认为设定目标是一种零和游戏。它迫使人们和其他单位中的同行竞争,而每个人希望自己的工作单位成为行业翘楚。任何一个银行的"顶梁柱"不仅在自己的单位里拥有大权,在其他银行的同行中也颇具影响力。 他们很可能为更好的条件而跳槽。对单位的忠诚毫无价值。这种"啄食顺序"渗透于单位的每一层。所以,在商界,每个人都使出吃奶的力气赚钱。为单位赚取利益的人显然就是"顶梁柱"了。这无形中降低了那些为交易提供支持服务的人员的地位。虽然他们的角色也很重要,但交易人的高薪是他们望尘莫及的。所有金融丑闻都与完成、超越目标的欲望和支持工作的缺陷有关--巴尔的摩的联合爱尔兰银行与其下属的全优银行的金融丑闻可证,墨尔本的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金融丑闻亦可证。银行多收费的小丑闻时有发生,其原因就是支持工作不仅不产生利润还要增加支出,因此银行不太关注这些工作。它们能轻松应对这些小丑闻带来的损失,因为他们通过以钱生钱的交易,每年可以赚取数十亿英镑。 最近,一家爱尔兰银行被曝在外汇兑换中多收费,总额达三千万。他们必须向中央银行付相同数额的商誉押金。你或许会认为这对银行是个不小的打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消两天,他们就赚了六千万,想想之前的那点损失,不过是把钱换个口袋放放。这样贪婪的商业环境带来很多的问题。为了获得一定的地位,人人都拼命赚钱。他们的自尊与有形的物质成功挂钩。那时,我的个性也是如此。 伊凡: 感觉自己有能力、有成就,就会自我感觉良好。 尼克: 一点儿不错。 伊凡: 但那并不是说你必须把自己看得很高大,很了不起。 尼克: 找个合适的词吧--"能力"。我想向更多的人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能力,我可不愿意"内秀"。或许这样有点自我,但我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一直以为,我可以比他人更好或更容易地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能做"对我来说还不够,我要做到最好。 伊凡: 你是否曾经觉得即使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也不能做得足够好?比如说,相对于你母亲的要求而言? 尼克: 不。11岁之前,我无可挑剔,我就是最好的。那时候,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评判标准将我置于班级前列,我总是遥遥领先。当时的评分标准比较宽泛,不能清晰地拉开档次。金融市场又让我进入了能与人一决高低的环境,于是想做"领头羊"的欲望卷土重来。
![当心4种涉保诈骗 第22节:第三章 地位--当心你所追求的(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10448940497.jpeg)
伊凡: 所以你永远不会满足于"能做"? 尼克: 如果满足了,我的人生就会大不一样。小时候在班级名列前茅,母亲已经认为我很能干了。我把这种能干的感觉一直带到卡兹、摩根斯坦利和巴林银行。我一直是最聪明员工之一,一直积极进取。那是充满竞争的环境,每个人都高度关注着自己的竞争对手,我渴望在其中脱颖而出。但是,想拿第一的欲望是不切实际的,要知道上千号人在争,不可能每个人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