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汇率的决定因素 汇率关乎中国长期经济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是产业升级。如何升级?各有各的招数。有人认为通过汇率调控能够倒逼中国产业升级,但保持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真正意义上促进中国的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升级,甚至还有可能加大中国经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产业升级需要工人素质的提升,需要经济强大后自信的文化心理,这需要两三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才可能完成。 汇率上升无益于产业升级 人民币不应该继续升值。此前,人民币在即期市场升值时,远期汇率也是升值的。这就表明那时的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是被低估的。而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即期市场不断涨停,但远期汇率的贬值预期仍然没有变,甚至还在扩大。这意味着,市场认为,人民币汇率当前已经走到了“阴阳界”上,走到了中国经济所能承受的极限。 有关部门还未注意到这个问题。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注意把握好度,增强操作的灵活性。要适当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切实降低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成本。”在汇率问题上,仍然坚持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根据过去的经验,这意味着2013年的汇率形成机制将与此前差别不大。 自2011年9月份以来,由于美元的反弹,全球有不少货币对美元贬值不少,最高的甚至跌了20%多,但人民币没有贬值。由此导致人民币有效汇率显著走高,中国出口迅速弱化。有效汇率的高估,使得海外市场仅因为价格提高而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还使得有限的订单出现向竞争对手转移的情况,这在纺织服装、造船等领域都表现得异常明显。 现在出口状况不景气,很多人认为是外需不足。这种理解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2012年以来,企业均反映生产成本上升得太快:劳动力成本、房租、原材料价格等都上涨得很快。这已经反映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偏高的问题了。试想,无论是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不变情况下的出口产品人民币定价上升,还是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下出口产品人民币价格小幅上涨,其实对美国消费者造成的结果都是从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出现了上涨。也就是说,产品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对出口企业的影响是等效的。因此,从理论上说,产品成本上升得越快,相应地就应该放缓人民币升值速度,而现实情况却往往相反,使出口企业雪上加霜。 也许有人要说,就是要通过人民币汇率升值把那些廉价的、低端的制造业企业淘汰掉,或者逼迫他们升级。这种想法,在2005年人民币刚刚升值之时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当时很多企业还有升级的紧迫感。然而,在人民币已然升值7年后,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未来要生存就必须要提高附加值,要技术进步,只是很多企业囿于人力资本等方面的制约而暂时无法做到。此时如果升值速度过快,不仅无助于企业成功转型,甚至可能连现在仅有的一点资金都会被耗尽,反倒使得未来升级无望。 在出口领域,70%的企业是民营企业,其对利润的渴望毫无疑问。但是,他们短期内还无法在提高附加值的轨道上迅速发展,因为无论是技术的提升还是品牌的建立,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技术水平的提升来说,中间最大的制约因素是人力资本。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制造业企业中70%的工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这种知识结构水平的工人怎么指望他们能够在短期内从“纺织工人”转变为“芯片工人”呢?人的素质的提升是个长期的过程,这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果人民币升值速度太快,反倒会把这些想升级的企业逼入死角。 经济增长离不开出口拉动 人民币汇率政策,不仅关乎短期的产品出口和产业发展,更是一个关乎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 看看各国的发展历史,500年来,有哪个国家从贫穷发展到富裕不是靠出口带动的?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意大利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到后来的荷兰,再到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海上霸主,这些都是通过海外贸易来实现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也是通过贸易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只不过出口的商品是军火。除此之外,还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也是通过贸易走向富裕的。 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出口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个道理背后的原理是什么?从两个角度来讲,首先,虽然在宏观经济学家的理论之中有很多分歧,但在一个问题上是有共识的——经济的发展一定需要有投资。至于投向什么方面,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力资本可能存在争论。不过既然是投资就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
在宏观经济的恒等式中,投资的资金只能来自于储蓄,而储蓄等于顺差。如果略去这个等式的中间部分,也就意味着增长等于顺差。因此,经济增长离不开出口拉动。 至于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过渡到依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大概需要人口结构发生改变。要知道消费水平与人口结构密切相关,当前的中国人口大多还处在工作阶段,储蓄率自然会高,他们要为父母一代、为自己将来养老、为下一代接受教育储蓄。如果到了人口结构变为老年人口占大多数的时候,那时的经济发展自然就会依靠消费拉动增。毕竟人老了会经常生病,消费途径也会越来越多元化。到那时,不需要政府出台刺激消费政策,经济增长也会变成靠消费来拉动。 可是现在,假设中国政府真的大力刺激消费,那反倒值得担忧了。因为这意味着中国未来的储蓄率会很低,储蓄率低意味着投资率将会下降。除非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市场,能够吸引其他国家过剩的储蓄来中国投资,否则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潜力就枯竭了。在收入还没有跻身发达经济体水平之列时就已如此,恐怕那时的中国就只能永远停留在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里。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家的发展进程来看,他们从大额顺差转向小额顺差时,人均收入都已跻身发达国家水平。如果现在就实施再平衡、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的策略,可能并无益于产业的转型升级,而且还可能加大中国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更多阅读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村客运面临的问题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教 学部经 管 教 学部专业市场 营 销班号B学号姓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2009-20
A11作业:“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
“一带一路”与中国特色经济发展理论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建设,将极大的推动沿线中国和亚欧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要求。本文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提出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强调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在哪里?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两会”前,《人民日报》有篇署名任仲平的重要文章,称我们的问题出在经济发展方式上,还把转变发展方式说成是“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可是,在我们见到听到的“两会”上,房子的声音、低碳的声音高过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声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 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可行性
中央近几年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模式,十六大首次提出“县域经济”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范畴。中国经济已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