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

 第52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


系列专题:《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3.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台湾成功大学六十学年度毕业典礼

  顾毓秀(1902~2002年):字一樵,江苏无锡人,著名科学家、教育家。1922年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电机专业,1927年获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先后任国立中央大学工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首任工学院院长、"国民政府教育部"次长、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央大学校长、国立政治大学校长。20世纪50年代后历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一、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求真求实的精神。凡是科学家,必具备科学精神。凡是研究科学的青年,必须学习此种精神。有了科学精神--求真求实的精神--必会发现及重视科学方法,而科学方法,可以应用到一切日常生活、日常事务,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求真即是追求真理。牛顿(Newton)的力学定律、开普勒(Kepler)的天体定律、麦克斯韦(Maxwell)的电磁论、乃至爱因斯坦(Einstein)的相对论,都是追求真理的结果。今天太空人可以登上月球,探险以后又回到地球,一切照着物理的道理而得到成功。我们可以说探险的精神,乃是根据求真理的精神而来。

  求实即是追求实在。哲学上的"实在"与科学上的"实在"含义或有不同,现就科学上的"实在"而论,"实在"乃是"实实在在"的事和物。在地球上找得到的实物--动物、植物、矿物,都是实在的;在科学上可以实验的结果,也是实在的;电子、原子、中子,都是实在的;天文上可以观察的也是实在的;月球上带回的岩石当然是实在的。科学的理论,必须靠实验去证明。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许多假设(Hypothesis),有些假设经过长期的观察或精密的实验,可以判断为正确与否。有些假设可以取消,有些假设亦可以修订。

  科学精神是求真理、求实在。科学精神是合于格物、致知的精神,但科学精神实在可以超过研究物理、化学、生物、地质等个别学科的精神,而包括诚实不欺的精神、创造发明的精神、明白是非的精神、判断真伪的精神、以及探求天、地、人各种关系的精神。

  以往西人以物理为"自然哲学"(Natural Philosophy),近来世人皆知"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的重要。社会科学的范围,一天一天在扩大,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管理等学科。

  "自然科学"的范围,亦是一天一天在扩大。以往的物理、化学、生物,已不能包括所有学科的分类,例如:生物化学(Biochemistry)、生物物理(Biophysics)、及物理化学(Physical Chemistry)等。

  "应用科学"包括工程学、医学、农学、商学、计算机、应用数学、工业管理、及许多特殊学科,如太空科学、农业化学、会计、统计等。

  凡是纯粹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及社会科学,皆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清楚的科学头脑、有条理的科学方法和有勇气的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头脑、科学方法,都包括在科学精神以内。有了科学精神,方可以研究科学而得到真实的结果。提倡科学精神,方可使青年有勇往直前的气魄、临难不苟的操守、处变不惊的态度以及坚苦卓绝、不折不挠的美德。在现代世界,科学是不可少的,而科学精神尤为求学问、成事业万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求善求美的精神。凡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艺术家,必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乃根据物理学的精神。人文精神,乃根据人理学的精神。陈立夫先生最近出版的《人理学研究》专书,包括32讲,请诸位参考。著者前言曰:

  "数十年来以余研究之结果,认为近世西方之最大成就,在于‘尽物之性‘;而中华文化以往之最大成就,在于‘尽人之性‘……自然科学以数、理、化为基础,以阐发物性之体与用为最终目的,统称之曰‘物理学‘可也。人文科学,以心、性、道为基础,以阐发人性之体与用为最终目的。统称之曰‘人理学‘亦无不可。"

  求善即是归于至善。伦理与宗教乃为求善的主要路线,东方--尤其中国--讲求伦理,孔孟之道即是着重于伦理。宗教的来源都出于东方,道教以外,佛教始于印度,传之东土而发扬光大;基督教及伊斯兰教均始于近东。向来西方各国,重宗教而轻伦理。近则西方亦觉伦理之重要,而欲引用东方之伦理以为补救。法律学与其属于社会科学,不如属于人文科学,盖法律必须有哲学及伦理学为其基础。在法律面前,一切人皆平等。此一观念,即为属于伦理学的范围。中国尚礼,尚法,讲伦理,讲道德。修身、齐家、治国、而至平天下,天下为公,皆为求善的境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4469.html

更多阅读

第36节: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1)

系列专题:《中国十年之真问题:舒立观察》  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  不可借宏观调控复经审批制。正确的选择,应当在宏观调控之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由市场的无形之手去解决项目的生死,让审批制退出经济活动。  酷夏已至,而前一阶段处

第8节: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1)

系列专题:《为民代言解读金融:陈志武说中国经济》  生活经历与观点自述  本文摘编自陈志武教授2003年12月6日、2005年7月14日在搜狐网和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CENET)与记者和网友的对话。  一  问:陈教授,您读了7年的计算机,却放

第29节:尽量避免与人争辩(1)

系列专题:《20几岁,做一个会说话会办事的人》  尽量避免与人争辩  在进入这篇文章之前,请先想下面几个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内,你跟谁有过争论或冲突?是如何发生的?  对于这些争辩,你觉得是否有意义?  与对方的争辩是否影响到了你

第58节:“快”公司与“慢”公司(1)

系列专题:《最受欢迎的财经脱口秀节目:冬吴相对论》  “快”公司与“慢”公司  精彩语录  “快”钱里面有一种兴奋剂,这是一种让你成瘾的东西。赚久了,你就对“慢”钱越来越不感兴趣。  如果我跟你借了100万,你就要天天关心我了

第52节:依靠团队才能“不可替代”(1)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第七章  依靠团队才能“不可替代”  不可替代的员工  是具有“团队精神”的员工  他们懂得合作与分享的价值  乐于让自己融入集体

声明:《第52节: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1)》为网友人生几多愁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