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世界名校开学毕业典礼演讲精选》
权威决不能凌驾于科学逻辑之上。如果我们对这一点无所理解,那我们就不可能去研究问题。我们将被迫接受无数个在科学上自相矛盾的观点,并会转而采取轻率态度,说:"我自相矛盾吗?就算我真的自相矛盾,那又怎么样?"这个"怎么样"实际上表明你已放弃了思考。宗教和科学都应遵循一条忠实的原则:使你的信仰有根有据。 我注意到,对我的这种说法有许多异议。异议之一,认为我是一个精英统治论者和唯理智论者,试图抬高大学毕业生的地位。对此我的回答是:正是如此。我不仅认可这种责难,而且还要使人们理解或接受它。教育的目的如果不是培养杰出人才,那又是为了什么呢?教育不是为了培养冒牌货和无赖,而是为了培养有理智的、受良好训练的、有头脑的人。如果你经过了大学教育,却没有成为-个更好的公民,-个更好的男人或女人,-个更好的社会团体一员,那么,无论是你还是学校教育,两者均无疑是失败的。 异议之二:"你在拿错误的东西进行说教,这不是‘思考‘,而是要使人变得‘冷酷无情‘。你想使我们成为唯理智论者,拐弯抹角地试图用冷酷来充塞我们的血脉,压抑我们的情感、冲动和渴望。"我的回答是,绝非如此。唯理智论者与理智者之间有着明确的分界线。唯理智论者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人,只要他愿意,他就会玩他那种抽象游戏。而理智者,正如柏拉图所说,是一个情感和冲动的驾驭者,只有控制了情感和冲动,它们才会带着他迈向他的目标。思考并不是情感之敌,事实上,正是由于热爱真理,才促使人们去思考。爱因斯坦和他特别喜爱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就是这样的人。真正的理智者所憎恶的并不是情感,而是情感的失控。英国杰出的批评家F. L. 卢卡斯说:"如果一个伟大人物脾气极坏,那还能说伟大吗?不,真正的伟大人物是情绪稳定的、能克制自己的人。"
![第43节:多多思考(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13756741581.jpeg)
异议之三:"你说‘三思而后行‘,但这么做的人可能会就此固步不前。"事实上,思考会使你成为墙头草、观望者,这样的事情极少。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座小小的火山,冲动力会随时迸发出来,而思考的约束力又很弱,那么,权威的力量越大,就越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从未听说有一个美国人是因为思考得太多而被关进监狱的,监狱中关押的恰恰是那些尚未来得及思考便为感情冲动所俘虏的人。 思想的巨人是到达了两种境界的人:永恒的真理世界和常理世界。苏格拉底是第一位这样的人。一方面,他展示了人类思想的翅膀所能飞越的高度;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极平凡极普通之人,他是个石匠,在家时常和士兵、水手、农民、木匠待在一起。爱因斯坦则是现代的苏格拉底。首先,爱因斯坦是这样一个人:穿着旧毛衣和宽松裤,站在普林斯顿大街的拐角处吃着蛋卷冰淇淋,或者正在帮助一个知道他擅长数学的小女生;其次,爱因斯坦是一个物理学家;最后,爱因斯坦在战后由于看到了自己的理论对这个世界所起的破坏作用,便转而致力于拯救这个世界。 依我看,他的疗法既简单又无可辩驳:核知识正以无政府状态的方式传播于世。正是这种无政府状态才导致了以往的战争。如果核弹得不到控制,战争将再次爆发,而这次它将毁灭整个人类文明。加以阻止的方法只有两种:使拥有核弹的国家全部销毁核弹;或者把所有的核弹委托给国际机构管理。爱因斯坦并没有说理智就能避免毁灭,但他确信,如果有第四次世界大战,那肯定是野蛮人用弓箭进行的战争。 正如詹姆斯所说,像苏格拉底和爱因斯坦这样的人,他们是"人类的精华",而你我则俱是凡人。但是,凡人也有许多优良的品质。无论如何,我们可以去开辟一个新的世界,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生活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 生存环境的压力和日益缩小的世界使我们的头脑变得模式化,克服它的办法就是勤于思考。通过这种思考,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生活环境,挑选我们自己的音乐,创造出我们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使自己生活在最好的环境里。最后,我要对你们说的是:当你们选择职业、配偶、政党、候选人时,当你们选择一个你们将为之献身的事业或一种生活信念时,请你们多多思考! (朱旭红 译 陈 威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