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打开右脑挖掘领导潜能:CEO思考法》
"不费劲"是创造性思维的另一个普遍特征。著名教练兼作家蒂莫西· 加尔维在为顶尖的网球手寻找新的训练技巧时,最终发现了这一实质。他识别出了网球手的两个"自我":一是爱挑剔的自我,自认为知道所有的答案,时刻准备着站出来吹毛求疵或提出忠告;二是不善言辞的自我,只埋头于比赛,并且具备了所有基本的天赋能力。这两个"自我"始终相互冲突。在投入忘我的比赛时,第二个自我处于最佳状态-他尽情地享受比赛的乐趣,而且不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而第一个自我则不断地发号施令:催促他要更努力,或者要求他纠正这个、改掉那个;然而,这样却只会使他的表现更糟糕。很显然,这个比喻同我们目前对左脑(第一个自我)和右脑(第二个自我)的思维方式的认识是相近的。在涉及技能或天赋才能的各种活动中,创造性思维的秘诀就在于:"永远别去费劲地想。" 对于果断利落的左脑管理者来说,这多少有点儿难以接受。但是,明智的领导者知道,在很多情况下,这的确是一个可靠的忠告。

提出一个好问题 创意时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一个好问题会让你更接近答案。这些问题会形成一种内在的对话,或者说"自我交谈",而且也发生在长途开车或者当你不太可能受到打扰的时候。当然,提问也经常出现在人际交往的情境中,比如当我们试探他人的观点时。 艾格时装连锁公司的集团常务董事罗德尼·伊斯特提到了对问题的 "苏格拉底式"的讨论;而FKI巴布科克公司的前常务董事安德鲁·米歇尔则在探讨某个主题时,会向同事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就像他自己发挥创造力去思考某个问题时一样。有趣的是,他通常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提出某个特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是脱口而出;这正是意识之外的直觉思维的典型活动方式。"为什么我会那样问?"这是事后意识提出的一个问题;也只有在事后,他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是多么富有洞察力,尽管它们并不是有意识地形成的。英国航空公司的集团常务董事罗伯特·艾林也利用直觉提问来理清问题或找出问题的核心。人类的思想似乎正在不可逆转地走向理解和阐释-凡事都得有个答案。特别是具有全局观的右脑,更是适合提问的最复杂最精密的工具。由于受到左脑逻辑推理的压制,右脑未得到充分利用,这很有可能变成人类最大也是最可悲的资源浪费。要形成一个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只需半个创意就已足够;而反过来,一个好的问题将激发出更多的创意。 将提出探索性问题的能力和优秀的领导力联系起来,这并不少见。但是,从我们的整个研究过程来看,这些问题并不是遵循着某种形式逻辑。在报告或者计划书送达领导者之前,有充分准备的管理者很可能在逻辑上已经反复地研究过了主要议题。但真正能给人们带来惊喜的,比如那些博得阵阵喝彩的提问,必定是那些非逻辑的东西-它们横向扩展,富有洞察力;它们更多地表达一种感觉,而不是已知的事实。"他究竟是怎么想到那一点的呢?他只不过才刚看完计划书。"-这是人们通常的反应。其实,这就是直觉判断的右脑起了作用,是它赋予了领导者特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