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文化春秋 中国文化 谨慎地回到春秋



    曾在杭州参加中华传统文化的论坛,听到不少传统学者们对于礼义仁信廉耻的解读与考据,昏昏欲睡。其实,我根本不相信中华文化是他们说的样子,因为如果孔夫子也让他的学生昏昏欲睡的话,恐怕连《论语》也记不下来;而且中国文化在强汉与盛唐的时候,是开放融合而成,也不是说一脉自古传下来的。就说儒家吧,孔子的儒、董仲舒的儒、朱熹的儒、杜维明的儒与李光耀的儒,差别何其大的。

    反正我看看春秋时代的中国文化,我觉得还是值得向往的,因为:其一那是一个诸子百家的时代,儒、道、墨、法、兵各有其说,没有一个真正的主旋律,你得互相竞争,互相比赛,这个比较有学术民主啊。其二是那个时候也没江湖老大,谁要想得到别人的认可你得解决问题,说服别人,所以我看大家都在开门授徒的同时,还得周游列国,针对具体问题提供咨询意见,而且不只有道理,很针对具体情况的,你读孔子言论就知道,那大半是答问方式的。其三是那个时候很有娱乐性,那个时候的文化应该是善言、知书、达礼、能诗、可乐,读读《诗经》,那多浪漫的场景啊,《雅乐》虽然已经不传但应该属于很曼妙的音乐吧,哪里是迂老夫子们的那种德行啊,而且虽然我们今天读着《论语》有点难懂,其实那个时候孔夫子应该是用的口语,在那个时代可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是我们后人食古不化,明不明白的就惦记着那一些文字,那么自然就离开我们能理解的道理越来越远了。其四春秋时代没有人给学者们发工资,所以要能生存本身要能得到人的欣赏,其实那个时代的学者是走江湖的,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因为你在校园里面坐不住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我大胆想象下,春秋时代的那一套和那个时代的学者就是到今天大学校园里开课,也是很有竞争力的。

   

    春秋时代的文化道理因竞争而演化进步,但到了后来越来越成为考据、规条、意识形态与经典道理的时候,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春秋时代的文化因为结合社会场景需要、流派多元、方式丰富而具有化育人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文化现在的继续衰微,会因这些只会讲道理而不懂社会场景的文化学者们而加剧,历史会开一个很有意思的玩笑:自以为自己是传统文化传人者恰恰可能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学者与孔孟同校开课他们就会知道,让他们倒霉的恰恰不是别人,正是他们所口口声声捍卫的圣贤也。

 轩辕文化春秋 中国文化 谨慎地回到春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4651.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最新最全的小学论文网首选轩辕文献网 中国论文网

原文地址:最新最全的小学论文网首选轩辕文献网作者:goodook每位教师都在关心学生的同时,也得面对生活问题,要生活就要福利好待遇好,生活水平才能提高,要提高生活水平,就必须要把职称评定这一块做好。现在跟职称评定挂钩的东西太多,包括福利

现在中国的圈地运动 中国圈地运动

第七节 圈地运动“坐地收钱”与房地产经济直接相关的是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即地方政府通过圈地然后拍卖土地使用权获得土地出让金。地方政府的这种“圈地”、卖地运动则兴于江泽民执政时期。当时,为解决中央和地方的财政之

声明:《轩辕文化春秋 中国文化 谨慎地回到春秋》为网友半透明的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