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狂销百万册的励志经典:做女人要像希拉里》
然而,这对希拉里来说简直是场苦役。为了不让父亲失望,她拼命奔跑,但总是适得其反。休·罗德姆对希拉里进行的很多教育都属于这种形式。 希拉里本来就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当付出再多的努力仍然不能获得理想的结果的时候,当她不得不接受这种现实的时候,希拉里感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痛苦。而且,这么做无意识中使希拉里的内心产生了自卑感,反而起到限制希拉里能力的不良作用。实际上,希拉里在父亲的影响下未能发挥自己100%的能力。 休·罗德姆的第二个缺点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希拉里。 当着女儿的面,他就报纸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求年幼的女儿相信他的观点是绝对正确的。 比如,当民主党的约翰·肯尼迪战胜尼克松当选为总统的时候,他没有任何依据,仅凭自己不喜欢民主党为理由,妄下结论称肯尼迪一手制造了非法选举。他不仅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女儿,而且硬是让当时不满13岁的希拉里加入收集民主党"非法"选举证据的自愿团里。为此,希拉里经常要出入因犯罪率高而闻名的危险地区收集资料。
![歌曲改变人生下载 第36节:第三章 改变希拉里人生的人们(10)](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1288821266.jpeg)
事与愿违的是,他的这种教育方式使得希拉里逐渐变成一个傲慢的人。按照休·罗德姆"父亲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希拉里逐渐也产生了"我是最明白的人"的思考方式。 "真是个饭桶!那是布鲁克林(美国纽约市西南部的一区)朵兹斯队的别名。" "你怎么连这都不懂呢?真是无可救药。" "我比你聪明得多了,所以你得听我的话!" 10多岁的时候,希拉里经常跟小朋友们这样说话。其背后便隐藏着"我是最聪明的人"的思考方式。 休·罗德姆的第三个缺点是他没有真正相信女儿的潜能。 休·罗德姆当然相信女儿的潜力,他也相信女儿将来要当美国女总统。但是,当女儿真正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的时候,他却表示反对。当女儿要考入东部著名的卫尔斯利女子大学时,他却不以为然,当女儿向他哭诉学习辛苦的时候,他却让女儿马上卷起铺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