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0)



系列专题:《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股神有道》

  这一看似神话的背后,是段永平再一次成功实践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细心调研,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

  股市上没有常胜将军,段永平也有过投资失败的经历,鲜选(Fresh choice)公司就是一例。鲜选是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餐饮公司,在其发展的顶峰期间,它在加州、华盛顿州和得州一共有58家连锁店,尤其是在加州,市场影响力很大。2003年春季的时候,段永平开始接触这家公司,尽管当时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呈现下降的趋势,股价也一直下跌,而且债务比例也很大,但是段永平通过调研了解到,公司每股有0?6美元左右的现金流,而股价才1?5美元,两年多的时间就能收回成本了,于是他大胆地在半年时间内陆续买入104万股鲜选的股票,持有公司27%的股票,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这笔投资,段永平主要的目的并不是要获得很高回报,他有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目的:成为公司的董事,深入了解美国公司是如何运作的。尽管他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中国和美国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上毕竟相差很大。

  面对着经营情况的下滑,鲜选公司董事会做出了一系列挽救措施:加大市场扩张速度,给产品涨价。而这些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无异于自杀。熟悉产品营销的段永平非常清楚这一点,他努力想改变董事会的决定。但是,语言沟通的障碍让段永平不能清楚地向其他董事阐明自己的观点,其他董事也不了解段永平在产品营销方面的丰富经验,而且有些措施是段永平成为董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最终,段永平的努力没有成功。加快扩张让公司债务更为沉重,产品涨价使收入不断下滑,现金流从正急速转变为负。最后的结果是,公司破产,被纳斯纳克摘牌,段永平的投资也损失惨重。但是这次失败也让段永平认识到:公司投资价值不仅与管理层的素质密切相关,而且也受到董事会决策能力的影响。在做价值投资时,要全面地了解一个企业,不仅要了解它的管理层,而且要清楚董事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决策风格。

  成为投资公司的董事,这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重要部分。通过近距离观察与介入公司决策管理,投资者能够及时了解公司运营状况,并提出改善措施,把风险控制到最小。鲜选公司董事的经历是段永平对巴菲特投资理念的一次实践。表面上看是失败了,但是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段永平日后更大的成功提供了不少帮助。

  段永平认为自己的投资风格跟巴菲特是一模一样的,就是投资自己懂的企业。巴菲特懂的企业跟他自己的生长环境、理解的东西有很大关系,所以他搞懂什么就投什么。段永平并不把自己的投资局限在IT行业。"我最近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投资是投了美国一家公司,这个跟IT一点关系都没有,IT也取代不了它。哪一天我们搬个家,把家往网上一放家就搬了,那这家公司就完蛋了,我就没有机会了。这还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是一个美国的教授,当然也是中国人。后来我发现这个东西真的是有投资的价值,大家都一起去投。"

 第89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0)
  "我投资的是企业不是行业,我投资跟巴菲特是一样的投法,其实并没有差异。他也是要如何把事情做对,我投的东西可能跟他投的不一样。他投什么我就投什么也不行,比如他投保险公司,因为我没有办法鉴别哪家保险公司是好的保险公司,哪家保险公司是不好的保险公司,我没有办法鉴别就不能投。这方面他是非常强的,他的投资里头保险公司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就是因为他对保险公司特别了解。我可能对游戏特别了解,所以我在游戏行业里就有一点投资。当然有些其他行业,我能够了解、搞清楚,我认为这家公司有足够的投资价值我就投了。其实我根本不太关心巴菲特投了什么股票,因为他投资的东西往往可能是我不懂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4886.html

更多阅读

第90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1)

系列专题:《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股神有道》  4?终究离不开内幕消息  大多数股民喜欢利用内幕消息炒股,因为如果消息确切的话,股价往往会一飞冲天。但是事实是股民们得到的内幕消息绝大部分是不真实的,或者是庄家故意传播出来诱骗股

第88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9)

系列专题:《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股神有道》  UHAL最初是由朋友介绍给段永平的,但是段永平并没有轻信朋友的推荐,而是自己花费了很多精力进行了调研。段永平请来会计师对公司财务报告进行了详细研究,确保业绩没有造假夸大。通过财务报

第87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8)

系列专题:《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股神有道》  天价午餐背后鲜为人知的原因,若非段永平本人道出来,世人恐怕是想不到的。花这么多钱吃顿饭,是为了向本书的主人公--沃伦·巴菲特道谢。在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段永平说到:"我又不是

第86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7)

系列专题:《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股神有道》  2005年,75岁,由于美元趋强,来自2002年合同的所得减少,卡特里娜飓风导致通用再保险公司承担了巨大的损失。  2006年,76岁,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至年底,伯克希尔·哈撒维公司持有全球第三大钢

第85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16)

系列专题:《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股神有道》  1990年,60岁,增持可口可乐到4670万股;买入富国银行500万股,持股比率增加到10%左右。  1991年,61岁,买进布朗鞋业;8月,所罗门公司陷入丑闻,遭财政部制裁、濒临破产。巴菲特出任董事长挽救所罗门

声明:《第89节:巴菲特的中国式智慧(20)》为网友街角慢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