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一) 根据行业成长特点选择退出时机 由于宏观经济紧缩及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我国行业增长出现了新的特点,有的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如火如荼,而有的行业增长缓慢、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负增长现象,这些变化可以作为退出时机的选择依据。 选择退出时机要参照进、退行业的市场竞争度。就主要行业的创业投资分布而言,医药保健、生物科技等行业的产业化过程特别是中后期需要的投资规模较大,创业者有限的投资规模很难满足其发展需要。加之这些行业进入门槛高,企业数量少,所以稍具规模的企业必然成为众多投资机构的目标,而投资能力有限的创投者很难与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竞争。因此,进入这些行业的创业者必须从早期阶段开始参与企业的培育,在企业成长期,最迟在扩张期就应该考虑退出。
![第77节:预设完善的退出机制(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3512862585.jpeg)
而软件、通信和一般信息产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大,投资机构可以轻易找到满意的投资对象。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其资本需求量与创业投资的资本供给规模正好相当,所以,这些行业创业者宜在企业扩张后期和成熟早期退出。 分析各类行业在各自发展阶段上的时间规律,是把握退出时机的重要依据。例如,某行业的成长期为1年,而1年后仍未有进入扩张期的可能。这时,就应该考虑立即退出。 (二) 根据创业企业生命周期选择退出时机 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在衰退期之前一般可细分为萌芽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张期及成熟期5个阶段。总体来说,成长期前后是退出的最佳时机。因为在此之前企业还需要资本注入,特别是由于其现金流量为负,而投资者不愿投资前景不定的企业,此时选择退出非常困难;之后由于企业的成长较为稳定,获取超额利润的空间已经不大,创业资本滞留就显得没有意义。所以,如果将成长后期或扩张初期的项目出让给那些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者,由于每年有稳定的收益,正好符合了这类投资者的需要。 创业者退出的最晚时机应是企业成熟期的初期,其实一般在扩张末期就应该考虑退出问题,此时的企业发展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其退出的价格可能比成熟期还要高。 (三) 根据企业的现实业绩选择退出时机 根据投资项目预先设定盈利标准。项目盈利能力是影响退出时机的一个直接因素。除了那些经营不善或出现亏损且扭亏无望的投资项目要积极准备退出外,企业还应对目前虽能维持经营、但项目盈利能力较差的项目主动考虑退出。 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收益增值状况。当创业企业由小到大顺利地成长时, 创业企业所面临的研发风险、制造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依次被排除,创业企业的收益大幅增值。创业者应通过向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和对创业企业实施运营监控来促进创业企业的成长,动态地掌握创业企业的收益增值状况。一旦确认继续经营的边际成本大于预期的边际收益,创业者就要着手实施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