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学生就业
前 言 巨商富贾,宁有种乎? -- 创业宣言 当历史翻过新的一页,一个新的创业时代正悄悄临近。 尽管对这一时代的来临,许多人都有过不同的解释。 当我们心情复杂地送走20世纪,新世纪的光荣与梦想随经济的高速发展膨胀得无以复加的时候,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却在不经意间击碎了不少人的青春激扬。 其实在世纪临近的时候,曾经的"天之骄子"们已经体味了或明或暗的就业尴尬,之后大学生就业环境每况愈下,于是当时有人预测:大学生就业即将遭遇寒冬。
![富贾 第1节:前言 巨商富贾,宁有种乎?(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24422345888.jpeg)
如果说当时这个预测还多少有些臆测的成分在里面,那么当时间滑过2003年,就业寒冬还是说到就到了。这年是中国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共有高校毕业生212.2万人,比2002年增加67万人,增幅达46.2%,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尽管后来总体就业率并没有像原先预料的一样惨不忍睹,但个中滋味,经历过的"天之骄子"们想必都深有体会。 从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的摆在了社会面前,虽然之后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有被媒体过分放大的嫌疑,但一些数字也许更能说明问题: 200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280余万人,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增幅达20.71%。这是中国自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毕业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生就业遭遇最强"寒流"。 2006年,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迹象,这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11月16日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透露,是年高校毕业生总量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007年,全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前不久举行的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在对2007年的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时给出了这样的判断。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同比增幅达19.9%。同时张小建表示,妥善解决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的任务仍然很重,新成长劳动力已进入高峰期,特别是高校毕业生,2008年增量多、压力大,整个就业市场需求岗位的总体状况相对趋紧。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增加了当年无法当期就业的人数,据有关报道,2006年124万无法实现当期就业的数字也将在这年被刷新为148万。 于是有人开始感叹:时代不同了! 于是有人开始怀念: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大学生多么舒服!随便一个大学生出去都是天之骄子,现在大学生就业多么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