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就业将面临着一种新的考验,同时企业要应对危机的突围更离不开高级人才的引进。
年关了,优秀企业09年的人才储备计划又开始了,特别是一线人员,各个分公司经理普遍反映是人才流动太大,无法保证分公司在人力资源利用的持续性,尤其是市场、培训、督导、物流、会计方面的人才更是紧缺,各分公司都在告急!
小罗是某省分公司的市场经理,在一线身经百战已经五年了,难得的一个敬业“戍边”将才,很意外的是,昨天他来电话给我,很委屈地说:“郑哥,我这里发展空间不大了,能否帮我提供一下用人方面的信息?”
小罗语气中带有明显的职场伤感,我与小罗认识从2003年开始的,那时我是某公司营销副总,经过层层筛选,这个黑黝黝的汉子被派到某省分公司担任市场经理一职,多次的转型与历练,小罗如今是该分公司一名分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了,手下人员二十来个,在小罗的管理下,分公司市场业绩稳健发展。小罗为什么离开这里呢,是待遇不见涨?还是一个地方呆得太久,积极性已无法在原有的企业文化继续发挥?还是想换个环境,进一点提升自己呢?
在一个省级分公司做了五年市场经理的小罗想跳槽的想法并不是冲动,应该说,他心里所想肯定比我上述设问的还要多,关键是小罗有没有认识到温州民营企业用人的产业环境问题。
比如在温州,为什么非常高级的人才一直无法引进一些民营企业,关键是温州轻工产业的发展不少还处于一种粗放管理向正规化管理的阶段,虽然先前的粗化管理给温州民营企业带来了产业集群的优势,但粗化管理中成长起来的一批高管,虽然有着成功的商场打拼经历,但如果在一个企业呆了五年以上了,年龄也大多在35岁至45岁之间,因为学习能力和生存空间的有限,加上本身的知识结构等综合素质,这辈的人许多思维明显是老化阶段,但他们唯一可以自悦的是所谓长期的“实战”经验、人脉基础和老板的信任等,为此,他们各自巩固了一批团队,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与民营企业的家族成员共同去完成粗化经营向正规化管理转型提升的任务,试想想,这样的队伍如果没有疯狂的学习与变革能力,怎能完成转型升级的任务,这有多难!
小罗不要太指望外面的环境有多好,真的跳出来了,不见得比他现状优越到哪里去,不见得新的上司就是值得你模仿学习的好榜样,也许你的新上司比以前的更窝囊!当然在温州民营企业里,从基层提升到高层成为老板的左膀右臂者,也让我们看到这些高管们职场敬业专注的可贵。
因此,从职场心态的角度而言,一个鞋业营销人要发展,还是要权衡一下自身价值的取向,小罗要仔细地分析自身的职业规划与工作能力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的匹配,加之世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影响,许多民营企业09年的发展以稳健较快的步子发展,职场的路子也是要以稳定为好,所以切不可盲目跳槽。
不是说温州没有正规管理的企业,除了几个确实是温州各个行业的排前品牌之外,不少企业虽然通过市场扩张搞到了一定的市场网络,先不管这种扩张是否对现金流有利,但他们将带着长期的阵痛去面临着市场转型提升等方面的问题,原来的高管们如果学习的能力不够,观念没有及时得到转变,突破与改革的任务能实现吗,真的希望那些元老级的高管们多为企业培养几个重要岗位的新接班人,温州的民营企业要发展,是需要创新务实的高级职业团队来接班完成,老板承担着社会责任,企业元老们也要承担为老板储备人才的责任,如果这样,为老板打下江aihuau.com山的那些企业元老们才真提功不可没了,我们期待这样的元老级的上司多多在民营企业里出现。
写到这里,笔者说一句,光靠有限的学习和花样的培训能完成温州的产业提升与转型吗?不可能,还是需要人才啊,温州产业不仅首先是适者生存的问题,更重要是如何生存得更好,不断地努力学习,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去与更强的对手竞争,这才是温州民营企业的未来!
温州缺少的是高级职业经理人,温州还缺少有长期发展眼光的民营企业家,温州缺少的是国际名牌,这是值得温州民营企业家好好深思的一个问题。
温州有那么多内地不具备的优势,相信一批温州行业老大,通过不断推进的人才机制改革的有效举措,促使擅长抱团赢天下的温州老板,在当地政府、协会的引导下,创造一个崭新的未来温州,笔者将拭目以待!
对了,小罗要找到更好的归宿,跳槽计划要慎重分析产业环境的特点,这样才能走好以后职场的顺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