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1994年进入公司现任苏宁电器服务中心总监赵蓓的印象中,有一次他们"一直开会到早晨5点钟","那时候还没有像样的会议室,他们就在收银台里面坐了一圈来开会。" 这个时候,赵蓓才发现平素很少讲话、严厉的老板特别能说会道,而且洞察力很强,很多事情想得细而周到,同时,老板的记忆力也超强:"很多事情的细节,包括他曾说过什么他都很清楚。" 同时赵蓓发现张近东讲话很有跳跃性,"对他的讲话你必须要好好去想,好好去领悟。因为有时候他讲话不是很连贯,不像人家作报告,一二三四那样,他(讲话)比较跳跃,也就是说,你的接受能力非常关键。而且他的记忆力很好,有些时候他突然会问你他什么时候讲过什么话要求过什么事情。" 这对原本就挺辛苦的员工们来讲是考验人的,因为跳跃性强会显得不够系统、全面,但张近东竟能将每个想法又刻记于心,严厉执行,显然对员工们是相当的考验。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在员工的印象中,张近东是一个相当严厉的老板,如果吩咐下去员工做得不够尽责,张近东才不管什么场合与面子的问题,会立即劈头盖脸将批评泼出去,因此,许多员工工作时战战兢兢的,不敢有丝毫马虎和疏忽。 公司的员工很多都领教过他的厉害。对于张近东发脾气时候的情形,1993年9月进入公司的现苏宁集团副总裁、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回忆说,可以用"天塌地陷"形容,"他的声音很大,仿佛可以将屋顶掀起来。" 但他又说:"但往往他的批评是对的,它直接撞击你的心灵。" 金明是1993年毕业后直接到苏宁报到的大学生:"那时对自己要求严多了,整天想着追求上进,注重自己的表现,老板一点不高兴都觉得天要塌下来的样子。" 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反映了张近东独具的用人观。现在很多急功近利的企业不愿意接收培养大学生,喜欢用熟手,有经验的人,但在张近东看来,大学生的素质很高,而且可塑性强,虽然有些人会离开,但留下来的将是奠定公司人才结构的良好基础,成为未来的中坚力量。

事实上,现在的金明表面上看起来文质彬彬,像个文弱书生,30多岁,却是苏宁的核心领导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