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在厂里,张近东立即敲定了经销合作的意向。他是个想通事情后做事情干净利落的人,不喜欢拖泥带水:"做事情只要有60%的把握就坚决干。"其实那段时间正处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期,关于"姓资姓社"的讨论如火如荼。但张近东不关心这些。 但张近东不关心这些,随即,张近东进入紧张的筹备过程中。然而,那时的他根本就没有准备好,上了船还是稀里湖涂。据他回忆,当时"也不像现在开连锁店,那时根本没有什么计划,主要是注册、找门面、装修,然而想到什么就去做"。

在几乎没什么论证的情况下,张近东租下了宁海路60号的一间门面房,那是一间属于豪威集团一幢独立小楼,毕竟在这间公司工作这么久,人头比较熟。但谈下来的租金可不低--一年7万元,而他手头的资金只有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10万元而已。 当时张近东曾找到豪威公司老总商量,房租的部分能不能算作豪威投资,但后者没有答应。 "幸亏他们当时没同意,只说房租可以便宜点,不然后来我可能也发展不起来,说不定就没有今天的苏宁集团了。"这事回首起来,仍让张近东唏嘘不已,"这就是一个企业的命运吧。"人在困难的时候甚至想找个稻草依靠,孰不知丢掉稻草的想才可能让人生豁然开朗。 开业的日期一直没有最后确定,这让张近东有些窝火,因为一则春兰的要求比较高,二则由于那个时候装修工程都要招标后才能进行,耽搁了不少时间。本来张近东想在9月份开业的,至少可以赶个夏季的晚场,但由于没有经验,开业时间一拖再拖,一直到12月底才开业,而且花费至今看来仍然不菲,20多万元!如果拿工资来算,足足是他近20年的工资总和。在这件小事上,张近东第一次显示出他的大气。 十多年后,他则用惊世骇俗的股权分配方式、造就上千个百万富翁的气魄令中国企业界为之震动。这是后话。 1990年12月26日,正是西方传统意义上的圣诞节的后一天。那时圣诞节还没有流行到国内,因此在国内而言并不是什么特别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