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家电王国的崛起:苏宁连锁的力量》
1984年,广东。一家乡镇企业--珠江冰箱厂成立,它是后来名躁一时的科龙(容声)集团的前身,创始人潘宁在之后的10多年时间里将之打造成中国第一乡镇企业…… 20年后,中国企业"20年现象"成为媒体热点讨论的话题,这并非偶然。因为那一年,中国的经济改革正处于深入破冰的时刻。国家对经济体制的更大变革相继出炉。可以说,没有这种改革开放政策所提供的环境,这几家企业和后来苏宁的成立也是无法想象的。 早熟的张近东似乎嗅到了改革开放的信息,他那机敏的心思开始迅速活动起来。那时的他虽未想过自己将来有一天也会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但已经开始拒绝别人安排自己的命运。按照规定他要被分配到教育体系,但他主动请求进入企业。就这样,1984年9月,张近东被分配到了南京市鼓楼区一家区属国有企业--豪威集团当一名文员。

人生的选择只在一念之间,谁也无法评判对与错,对于张近东而言,从踏出校门那一开始,未来的道路从此蜿蜒而来。 198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拨下海经商热潮涌起的一年(第二、三拨分别是1987年和1993年)。改革之风劲吹,沉旧观念在急剧打破,录像厅变得比比皆是,大街上开始流行穿红色的裙子。 张近东关注者、体察着时代的变化,同时,他在努力思索生活中的变化与自己有什么直接联系。 刚参加工作时的张近东月工资55.8元,每个月到固定时间都是领这个固定数目。毕业不久的他,豪情就被无奈取代,国企工作的无忧无虑、无所事事。新的想法,推起来往往困难重重。这令他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样的企业想改善生活和现状显然是不可能的。 张近东为人比较低调。那个时候很少有人知道他内心的苦闷。苦闷在于内心狂烈涌动的改变现实的欲望与激情和现实国企的那种令人绝望的不死不活状态的冲突。在张近东看来,这种似乎没有尽头的生活,更像是一种慢性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