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业奇迹的诞生:赢在华西》
为了实现公有、私有全面发展,使私营经济再上新台阶,华西村从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直接的扶持,给私营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如建成了日处理污水达万吨的配套设施,并把零散的工业进一步集中,实现资源合理利用,争取在3年内,重点扶持100家私营企业,私营经济的总量达到100亿元的规模。 华西村在培育顶天立地的大集团的同时,又注重发展铺天盖地的私营企业,既拥有"参天大树",又追求"满园春色"。 第二节不吃"独食"没有"大锅" 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君臣之间尚且如此,何况劳资双方。如果管理者以打工者看待员工,以为可以随意对待,那就无怪乎员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敷衍塞责了。企业的管理理念,重要的表现就是企业主对员工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是通过企业的各种机制表现出来的。 将不变的原则、机制与灵活的管理运作结合起来,是企业家们永恒思索和探询的主题。联想、华为、TCL等采取"演进"模式,而科龙、上海贝尔则是采取依靠外部资本的力量,接近于"革命"的模式。与这些生长在大城市的大型企业不同,华西集团--这个农村地头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巨人,有着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在各种机制上也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华西机制"。 分配:不吃"大锅饭",不搞"独吃饭" 在《论语·季氏》一章中,孔子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意思是说,贫富差距太大,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一个环境和圈子,身在其中难免就会有比较。贫富差距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另一个道理也被无数次证明,那就是平均主义是不可取的。要共同富裕,又不能同时富裕,要有一定差别,又不能有大的差距。这是摆在华西领导层面前的一个巨大难题。 经过数十年反反复复的实践和检验,华西人的分配方式摸到了一条能够解决问题的道路--"劳、资、需"分配机制。
![第22节: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庄的‘中央处理器‘(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3215066775.jpeg)
"劳、资、需"分配机制的"劳"即"按劳分配",实际上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工资奖金按照多劳多得,奖金中的20%是现金,80%作为资本参股,厂在股金在。 "劳、资、需"分配机制的"资"即"资本分红",村民按照在华西股金多少进行利润的分配。按照目前水平,如果有100万元参股,一年分红大概是6万元。外来职工一年挣1万元也不容易,而100万元参股分红,等于6个人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