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业奇迹的诞生:赢在华西》
更不允许"一人两制",就是说,华西的"村规民约"禁止职工白天上班干集体,夜晚下班干个体。这样做,可以使职工树立"以厂为家,一心为公"的思想。 1998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华西村时,吴仁宝向他汇报华西村的"一村两制",江总书记听后高度评价,你这样做是正确处理了权与钱的关系。
![第21节: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庄的‘中央处理器‘(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327467466.jpeg)
的确,如果吴仁宝一家人搞"一家两制"或"一人两制",他们一家早就成了亿万富翁。但吴仁宝没有这样做,他的家人也没有这样做,他们宁做集体的百万富翁,也不做个人的亿万富翁。 领导干部是这么做的,村民也是这么做的。华西旅行社的杨永平说,他负责旅行社的市场业务,而他哥哥是华西钢铁公司的一位总经理,每年员工有大量的旅游活动,如果可以一家两制,他们家就可能成为亿万富豪,如果可以"一人两制",他也可以成为千万富翁。在华西体制下,他从他哥哥那里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这些业务都不属于个人。即使这样,杨永平对自己几十万的年薪也十分满意,他说宁愿走共同富裕道路,也不向往过上暴发户的生活。 企业运作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也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不要奢望每个员工给你打一辈子工,即便有这样的员工,那也不是什么好员工。"盖茨说,即便是在微软,他们也没办法彻底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 华西村显然也不例外,假如村民在企业学到了技术,掌握了业务来源,学全了经营管理,要外出办厂搞个体怎么办?华西的"村规民约"中对"一村两制"还有更精彩的"外延"。即:家庭成员外出办厂、经营或劳动力外流,应得到村委会同意,办妥有关手续方可外出。 华西的"一村两制"体现了华西人对集体经济的坚定信念,同时也是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的内在机制。 "大腿"与"小腿":催化私营经济发展 "悠悠万事,富民为大。"私营经济实质上是"民本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能激发民众的创业创新精神,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激活财富涌流的源泉,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条件。华西村一手抓巩固和发展股份制新集体经济毫不动摇,一手抓鼓励、支持和引导发展私营经济毫不动摇,采取切实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激励全民创业,催化私营经济的发展,实现"公有、私有‘双富有‘"。 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华西村就建立了"个体工商户一条街",招聘了全国各地的客商到华西村经营,搞活了经济;建立了私营工业小区,引来了杨永昌等人在华西村创办私营企业,华西村也由此走上了"公私合作、一村两制"的发展路子。 华西村纳入和带动周边20个村共同发展致富,组建成新的"大华西村"之后,更注重进一步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公私合作,齐头并进,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既抓好股份制新集体经济这条"大腿",又抓好私营经济这条"小腿"。如今,"大华西村"的私营企业已有200多家,涉及纺织、印染、塑料、带钢、建材、电子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