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商业奇迹的诞生:赢在华西》
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庄的"中央处理器"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俗语或古训无不在阐明一个道理:无论是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还是一个企业的日常管理,都必须靠一定的制度来维系。制度不是企业成功的全部,但它一定是企业成功的基石。
![第20节:第二章 赢之道:一个村庄的‘中央处理器‘(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3213335689.jpeg)
自古以来中国"善人治而弱法治"的文化使国家和企业深受其害。1996年,华为总裁任正非仿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制定了《华为基本法》。从而,实现了华为一切按制度说话的机制,《华为基本法》也成为"制度第一"的典范。据说,有一次任正非到公司上班,忘了带工作牌,他故意给门卫讲了很多好话,但是门卫始终没让他进。《华为基本法》的制定,成为华为与国际接轨,迈向国际化大企业的第一步。 在华西,也有一套成熟的"基本法"--"三制",即体制、机制和班子(华西当地方言中,"制"和"子"同音),这是华西取得成功的根本因素,是华西之本。在华西,各种会议报告中大家说得最多的是"三制",和村民座谈、聊天,他们谈得最多的也是"三制"。吴仁宝说,为什么华西能几十年"红旗"不倒?为什么华西能每年保持高速增长?关键在于华西的"三制"。"三制"中,体制是指华西各种制度,主要是指华西的经济体制;机制则是指华西内部各个组织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包括华西的分配机制、福利机制、决策机制等;而班子则是指华西的领导干部团队。 第一节从"一村两制"到"大腿、小腿" 华西村制定的"村规民约"中明确规定,华西的经济体制是:"一村两制,不允许一家两制,更不允许一人两制。"华西村的"一村两制"体制及其内涵,从制度上、运行机制上保障了集体的利益,防止了村领导、职工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村民要么一心一意为集体,稳稳当当走共同富裕道路,要么就专心致志搞个体,敢冒风险成为暴发户或是破产户。 新"两制":"一村两制"、"一家两制" 与"一人两制" 众所周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提出的创造性方针,但让人惊奇的是,如今华西内部也实行着"两制"。 华西的"两制"是什么含义呢?吴仁宝告诉我们,华西的"两制"是指"一村两制,不允许一家两制,更不允许一人两制"。 在华西村制定的"村规民约"中,第七条明确规定:"实行‘一村两制‘,就是本村村民可以搞集体,也可以搞个体。这是针对一家一户来说的,这符合中国的法律和国情,也符合华西的村情。不允许‘一家两制‘,就是一个家庭中不允许既有搞集体的,也有搞个体的;更不允许‘一人两制‘,就是村民个人不允许既搞集体,又搞个体。" 制度的制定总是来源于实践的经验。当华西村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小有成就的时候,华西的领导者就发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比如丈夫在乡镇企业当领导,妻子在个体饭馆当老板,企业经济交往中人来客往,丈夫把人领进妻子的店,集体的"肥水"流进了个体的"田"。还有的父亲在企业搞供销,跑业务,儿子在家搞个体,父亲联系到好业务,先给儿子做,结果"富了和尚,穷了庙"。吴仁宝还曾经风趣地说,如果丈夫在集体企业当厂长,而老婆在开个体饭店,集体企业办事,就在个体饭店吃饭,吃了100元可以交1 000元,这岂不是助长了腐败?不允许搞"一家两制",就从运行机制上防止了假公济私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