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政劵什么时候上市 第4节:杨伟光序 华西靠什么](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3362956037.jpeg)
系列专题:《商业奇迹的诞生:赢在华西》
杨伟光序 华西靠什么 出于一个传媒工作者的职业习惯,我几十年来一直关注吴仁宝这个人物和华西村这个村子。我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时候,多次采访吴仁宝和华西村,和吴仁宝成了好朋友。同时,我也同样采访过各地的许多农民企业家、"红旗村"。但是许多名噪一时的农民企业家、"红旗村"却是一度辉煌耀眼,而一夜之间又销声匿迹。 我常常思考,华西为何能历经半个世纪,一直"红旗"不倒,一直领时代之先,勇往直前,高速发展,成为中国的"天下第一村"?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吴仁宝是一位中国共产党党章、党纲的实践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与时俱进的基层领导者,因此,他在大跃进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都能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实施了由"集体公社"到"分田到户"的重大改革,"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对于集体经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华西村,如何应对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吴仁宝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全村耕地由少数种田能手集体承包,绝大多数劳动力转移到工业上去。后来,当全国各地推广土地规模经营、强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华西村的生产力已经迅速发展。 关于吴仁宝的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华西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一个会赚了一个亿"。1992年3月,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吴仁宝敏锐预测到了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于是,他巧妙集资,发展工业,从工业原材料"低进高出"中赚了一个亿!随着华西经济的发展和影响力的提升,吴仁宝又把眼光放在了上市,从而缔造了一个"农村第一股"的神话,为新的发展提供了资金。纵观华西发展,吴仁宝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实例很多,每一次都推动着华西向前跨越一大步。 华西的成功还在于吴仁宝坚持以人为本,在实践中创新了一套独具华西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管理制度。"一村两制,不允许一家两制,更不允许一人两制"的经济体制,"共同富裕,既拉开档次,又不脱档"的分配机制,老少有养的福利机制,以及群策群力、让百姓说话的民主机制等,这些具有华西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和管理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华西人的工作激情和创造能力,成为华西火箭般速度的发展动力。 华西的成功还在于吴仁宝重视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个队伍年富力强,个个都是能手,各有各的绝招。华西村这艘"大船"能持续高速地前进,得益于这些骁勇善战的将才。吴仁宝在人们面前经常夸奖他的领导团队,称他这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为华西"建设了一个既能讲政治,又能讲正气;既能搞经济,又能管经济;既能廉洁自律,又能致富人民的强班子、硬班子。" 物质的富足往往会带来人性的冷漠和懒惰,而吴仁宝却把华西铸造成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和谐世界,老人备受尊敬、生活安逸,孩童的教育由华西村负责,即使是残疾人也生活无忧、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解决了后顾之忧的华西青壮年,更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在竞争和激励的双重动力下,他们夜以继日地为华西创造着财富。物质的富足往往也会带来精神的空虚,而华西却坚守着这一片精神净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在华西已经是一个现实,远离"黄赌毒"更是华西的一派作风。农民用上了电脑,学起了英语,让世人看到了中国农民的崭新的形象。独特而又积极的"以人为本"的华西文化,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吴仁宝老书记称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自然,华西的成功要素很多,半个世纪以来,华西"红旗"一直飘扬,这个现象引来了无数的学者去研究和探索。把"全国富"定为奋斗目标的华西村也以宽广的胸怀免费给全国村干部提供培训体验服务。如何学习华西成功经验,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管理理论创新的热门话题。而刘世英、冯治同志撰写的《赢在华西》一书用通俗的语言,深刻解析了华西经济快速增长的秘诀以及独特的管理技巧,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借鉴,相信对于广大读者会有很大的启发。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学习吴仁宝、华西村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照搬照抄、简单复制不能成功。如何领悟华西的思想精髓,从中得到启迪、感悟寻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最佳招数,是本书出版的最大意义。 2007年7月16日 杨伟光,原广电部副部长、中央电视台台长,现任全国政协常委、科教文卫委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