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无须讳言的职场生存法则:公司名利场》
招聘的吹牛体系 吹牛体系的程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针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说辞。
![第62节:招聘的吹牛体系(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11235293258913.jpeg)
Ellen最近老是在MSN上喋喋不休地和我讨论新工作的事情。事情倒也不复杂,刚准备从前一家公司出来的她,最近得到了两份offer,一份offer的薪水是8 000元,另一份则是12 000元。 但导致她喋喋不休的原因倒并不是这两份辛苦工作的可怜薪水,而是她在这两个准东家公司的所谓前途。据说公司A的老板十分欣赏她,准备给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公司地位,这个地位能得到每月8 000元的酬劳,不过这家刚开业的小公司实在也没几个人供她发号施令。公司B看起来似乎靠谱一点,公司虽然并不算大,但是背景倒是雄厚,虽然做的是互联网之类烧钱的行当,但看起来一时半会儿也倒不了。 Ellen在她的喋喋不休中着重向我描述了公司A的老板对她的殷切期望以及美好的前景。这些前景包括但不限于能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管理学大师、世界500强的CEO和中国著名的企业家。虽然眼前8 000元的薪水看似少点,但老板的愿景显然是"做大做强",并承诺未来在合适的时候考虑Ellen的股份问题。Ellen描述了老板多么欣赏和器重她,并必将让她在这个小公司里大展宏图的坚定承诺。对于公司B,Ellen下的定义是"还是做个写字楼里的小白领"。 几天后Ellen告诉我,她交了辞职报告,我没等她在MSN上发话就打出了"12 000"的字样。接下来她告诉我的择业结果也果真如此。她还是放弃了公司A老板描述的机会,加入了公司B,继续她所谓的"写字楼小白领"的职业生涯。 这让我想起了FT专栏作家"知心凯拉维"讲过的一个故事。一位外表严肃的耶鲁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颇有创意地使用起了视频简历,并且变换着不同的服装在视频上做了各种才艺表演,同时不断地重复讲着他的成功哲学:"如果有人说你不行,不要理会那些失败者"、"失败不是一种选择。要不断地挑战自己。" 这位耶鲁好男儿最终没有被同样宣扬这些成功哲学的银行家们录取,但他的视频倒成了互联网的新嘲笑对象。其实这样的视频表演电视台每晚总要播出几个,成功人士深沉地说出"每一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我能"的时候,我总是肃然起敬。 这些才艺表演、广告或是Ellen的准东家之一公司A的老板的愿景展望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的本质都是作秀。但耶鲁好男儿的作秀为什么会失败?那是因为他不了解,这个秀只能属于公司方、老板或是招聘者。如果自己也去信誓旦旦地"我能",或若是Ellen真的不小心信了公司A老板的豪言壮语,显然是落入了招聘方吹牛体系的圈套。 吹牛体系的程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并且针对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说辞。通常对于新人,着重描述的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先进性和辉煌前景、企业正走着的金光大道或是某某年预计达到100亿、200亿或更多亿动人心魄的美好目标。新人往往会稀里糊涂地想也不想这个美妙前景和他有没有什么干系或是等不等得到,就"我能"地落入了圈套。他们甚至也不问问薪水几何,福利好不好,等到进去半年一年,才发现原来说的往往没有做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