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无须讳言的职场生存法则:公司名利场》
来电惊魂话猎头 猎头几乎就像银行家一样,是喜欢晴天送伞,雨天又把伞抢回去的人。失业的候选人在猎头心目中远不如在职的有市场价值。

大约有点市场价值的经理人都接到过猎头的来电,他们对这些电话的反应也会因当时所处的环境而大有不同。猎头,正在从一个"神秘"的职业逐渐走上前台。 10年前,我第一次接到猎头的电话。说来有趣,电话那头的神秘女子说她是一家猎头公司的,问我是否"方便",我倒是刚走出办公室的门准备去"方便方便",接了那电话,赶忙停止了"方便",对着电话大声说"方便方便"。 那次推荐的职位最后并没有谈成,因为当时我刚在公司里升了职。不过,猎头们的确对我以后的职业生涯颇有帮助。我之后大多数职业的选择,都是在猎头的帮助下完成的。接他们的电话,也从初期的"来电惊魂"变成了习以为常。洋猎头、土猎头,见过面、没有见过面的,算起来也有了一大堆,他们工作的一些规律,这次写点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猎头大致是随着外企进入中国的。在20世纪90年代,很少有国内公司使用猎头服务。不过,这些猎头几乎没有在名片上写"猎头"两个字的,大多写着"人力资源顾问",猎头公司也大致如此"打扮"。 问你"方不方便"是猎头的常用语言,虽然干的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但是"被猎的头"如果在公司的公共场合接打这样的电话,的确是会引起一些麻烦的。不方便的话,自然是留下号码等下再联系;但如果方便,直截了当地说"方便方便",猎头也很容易把你看成一个菜鸟。在遭遇到众多的猎头之后,我就把"方便"改成了"有什么事吗",自然这样的声音是平淡而略微带点不屑的。不过通常说来,"候选人"(猎头的语言)并不会轻易得罪猎头,哪怕是给你的"工作机会"的薪水都低于你现在薪水的个调税。这样的猎头(通常都是土猎头)我也碰到过不少,他们的简历更新速度总是远远落后于候选人的职业成长。 候选人喜欢把与猎头的交往当做一种职业的保险,因为谁都不知道哪天你会不会掉过头去求他们。不过,"求"这种想法其实是大错特错的。猎头几乎就像银行家一样,是喜欢晴天送伞,雨天又把伞抢回去的人。失业的候选人在猎头心目中远不如在职的有市场价值。因为失业的时候,不管你背景多硬,和对方公司谈起条件来,总是心里发虚,这瞒不过对方的人力资源经理。在职的却不同,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已,有固然好,没有也不是什么损失。对猎头而言,成交的可能性高是一方面,成交的价码也是一方面,因为入选人年薪的两成到三成就是他们的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