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无须讳言的职场生存法则:公司名利场》
一位企业家在他的文章中提到一个观点,大意是"这代人卖命工作就是这代人的命"。但这样说是相当自私的,把企业做大,是为了这位企业家自己的事业,但这个企业并不属于为他工作的每一位员工。事实上对未来的憧憬通常也都是"画大饼",这位企业家不仅给员工的薪水低得出奇,更是有成批解雇人的不良记录。被他解雇的这些人,便是承担了为这位企业家的企业做贡献的义务,却没有分享到"胜利的果实"。 这样说也许不公平,这家企业也有一直为之工作的老员工,也的确有人职位越爬越高。但这里就有一个追问,那就是"职业的风险"。几乎没有一个职业人能把握自己的职业命运,他们的命运总是被别人掌握或者左右,这便是一种悲哀的现实。

创业说到底是为了获得保障。既然职业不是未来的保障,一个具有长久考量的职业人就会不得不自己去寻找保障。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是一个创业人数很多的地区,这固然和机会多有关系,但深层次上,恐怕他们更需要的是通过创业来为自己的未来做设计,并维持在做职业人期间的生活水准。大多数职业人过了四十多岁事业就会走下坡路,能在职业上持续上升的毕竟只是少数。 用人生的视角来考量工作的意义 职业的问题,事实上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宽广的视线才能做出解释。工作是为了什么?人生又是为了什么? 大多数人的人生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里也包含了对财富、社会地位的渴求和"实现自我"。但工作是否能满足这些人生目标呢?大多数工作是不能的。工作至多能获得小康或者"中产",但能像杨元庆一样拿这么高的薪酬的职业人却是凤毛麟角。那么工作是否可以"实现自我",获得成就感呢?大多数工作似乎也很难,这从最近出台的一个中国员工敬业度调查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吸引中国员工的主要因素中,"有竞争力的基本工资"这一条排在第一位。在大多数自以为是的企业家鼓噪着员工与之共创"事业"的时候,员工想得最多的却是你发了多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