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无须讳言的职场生存法则:公司名利场》
称谓的含义,内外企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比如"老板"一词,初到内企时我就出过很大的洋相。我问某某人"你老板是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目瞪口呆,回答"老板?老板就是某总啊"。他们的意思,老板就是指董事长,公司的老板。而我说的"老板"的意思,是指他的直接上司。这是内外企很大的不同,外企把直接上司叫做"老板",内企则叫做"领导"。 不要小看了这个称谓的差异,这个称谓反映的是两种企业不同的组织关系。外企更重视的是管理关系,而内企更注重的是领导关系。在外企,"我是你的老板"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能决定你在公司里的职业命运";而在内企,"我是你的领导"的意思是在这个部门的群体中,"我"的职位是最高的,但"我"是不是一定能决定你在公司里的职业命运呢?不见得!在内企(尤其是民营企业)能决定一个人职业命运的通常是老板。换个角度来说,领导一词反映的也的确不仅仅是行政权力的关系,它还暗含别的"关系",比如,老板更听这个"领导"的意见而不是你的意见,在公司,"领导"更有发言权而不是你,"领导"也有更多的内部关系等等。但这些也有例外,碰巧你这个领导有个下属是老板的亲戚或是同学,那么,你就非但不是"老板",甚至管理下属都有麻烦了。你做的这个"领导",只是一个比他更大的"官",但靠山就不见得有他来得硬。

内外企的职场架构最大的区别是发散型和垂直型。造成发散型的内企管理风格的原因,往往是老板的管理风格过于强硬。成功的内企,往往都有一个英雄老板,这个老板在公司内部(注意不一定是外部)享有绝对的权威,也往往是企业的精神领袖。这样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在于能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每遇重大事件反应就会比外企快很多;但坏处则是造成了下属的权责利不明确,下属往往不能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而只能发挥领导力。领导力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因为它是基于"德"而不是法。当这个"德"是善德的时候,公司内部还相安无事;但这个"德"如果变成了恶德,领导力就会变成公司政治,导致内部拉帮结派,各立山头。这个领导,也就变成了帮派大哥。所以在内企,有时候"领导"也被叫做"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