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5)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专家提醒:第一,千万不要在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因为,这样做既不能使孩子从中受到教育,也不能缓解师生间的情感矛盾,反而更增强了孩子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和抵触情绪。第二,一旦孩子对老师有惧怕抵触心理,就会不假思索地指责老师。父母不经调查研究、草率表态,一味地批评老师的做法,会对孩子的人格形成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第三,老师的教学育人方法确有毛病。常常讽刺挖苦学生、打骂威胁学生、处罚失当都会引起学生的压抑和恐惧。 所以父母、老师和学生应多交流,父母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也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学生也应主动同老师和家长沟通。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出发,找出孩子惧怕老师的根源,明确了原因,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科学矫正少儿恐惧行为不仅需要父母、老师掌握恰当的方法,还应当择善从之,不断更换措施,深入解决本质问题。这与我们所说的似乎很矛盾,比如母亲在孩子睡觉时,要坐在他身旁,以便孩子能放心睡觉,因为2岁的孩子有时会害怕睡觉;父母不要一次出门达数周之久等。如果父母都做到了,孩子就不会有恐惧的感觉。其实那些意思是,父母必须像照料一个生病的孩子一样给予这种孩子特别的关心,同时,要尽力表现出愉快、自信和无所谓的样子。父母应该不断发现孩子不再依赖他们的迹象,并不断给予鼓励和称赞。这种态度对消除孩子的恐惧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随着孩子的不断成熟,再加之父母的这种态度,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恐惧感和消除恐惧感。 抑郁
★如何认识儿童的抑郁 在孩子的眼中,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每天会有很多新的事情发生。孩子正以惊人的速度吸收各类不同的信息,结果他每天都发现很多不可理解的事情。爸爸妈妈可能会离开一大段时间,不知去了哪里,还会不会回来?白天在街头看到一只大黑狗,晚上睡觉时会想,狗会不会趁我睡觉的时候走进我的房间咬我呢?或者会不会有魔鬼躲在我的床底下呢?妈妈要送我上幼儿园,爸爸、妈妈、姨姨都不去,为什么我要去呢?幼儿园是什么地方?这些忧虑和难解,使孩子不安和恐慌。 很多人都认为,学龄前儿童没有学业负担,不愁衣食,受到的照顾无微不至,他们不会有什么压力。怎么会抑郁?其实,现在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矛盾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压力感。 成人抑郁,可以向人诉说排泄,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及时的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很多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这时,孩子就可能出现精神抑郁。 ★抑郁行为的征兆 精神抑郁是抑郁的一种形式,虽不严重,但它可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有精神抑郁的孩子,在至少两年内的大部分时间中,会出现以下症状:缺乏食欲或过分进食;不能入睡或睡得太多;缺乏活力或感到疲劳;很难集中注意力或做出决定;身体不舒服,常见症状为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部不适。还有一些孩子表现为伤心流泪、失眠、夜惊多噩梦等。有的孩子情感脆弱、动作迟缓,回答别人问话总是含糊其辞显得拘谨不安。 ★抑郁产生的原因 抑郁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如性格内向、孤僻、多疑的儿童,常注意事物消极面,很容易产生抑郁。另外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心理或精神的促发因素,父母离异、父母对子女漠不关心,孩子的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成绩不良等负面影响,均可能诱发抑郁情绪。家族遗传性因素对儿童抑郁也起一定的作用,据统计50%抑郁儿童的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有抑郁的倾向。研究表明,在某些病例中,遗传因素可能起了一定作用。父母有抑郁症的,50%的孩子更容易感到抑郁。虽然说孩子胆小,性格内向,有先天原因,但后天的环境更为重要,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理解和关怀的环境里,就不可能出现抑郁。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