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4)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第三,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孩子一旦产生恐惧感,要考虑这是否与他们的年龄相称。日常生活中要关心孩子思想感情的变化、恐惧持续的时间。是否因恐惧而什么事都不想做,不肯独自睡觉,不愿去上学,甚至不敢离开父母,问清原因,选择对应方法消除恐惧感。

  第四,培养孩子的胆识,让其具有坚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胆量、见识的培养,会有效地克服恐惧,潜移默化地提升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健康心理,同时觉得自己有办法对付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让孩子懂得人生总是充满着挑战。由父母引导、示范,加上典型教育,恐惧行为的缠扰自然解除。

 第34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4)
  实施脱敏、领悟、塑造等综合疗法解除恐惧

  脱敏疗法是再现原景式刺激,用提示和模拟等方法,让患儿面临害怕的某种场景,并同时进行系统的放松训练,使害怕、恐惧行为慢慢消失;领悟疗法主要是使患儿领悟到他们所害怕的事情实际上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可怕;塑造疗法主要是用奖励或惩罚法强化患儿的勇敢和自信,增进抵抗惧怕对象的能力,培养战胜惧怕事情的心理素质。

  美国心理学家腾伯格尔在对成人系统脱敏的讲述中列举的一个例子很值得参考。

  在对女孩阿利森进行系统脱敏时,她在听治疗师描绘在25英尺远处看见一只蜘蛛的情景,同时进行自我放松。当她在听到这种情景后能保持放松,治疗师就进一步描绘在20英尺处看见蜘蛛的情景。如果阿利森还能保持放松,治疗师就可以继续描绘这只蜘蛛越来越近的情景。治疗的关键在于,阿利森在她想象引起恐惧的刺激时能保持放松。

  一旦受助者在想象每种恐惧层次的情景时都能保持放松,这个系统脱敏过程就完成了。那么,当受助者在实际生活中再遇到这种恐惧刺激时,就能从这种恐惧反应中得到解脱。

  解除恐惧敏感,有两个关键,一是建立恐惧事件等级,二是进行放松方法训练。受助者采用一个恐惧程度量表(该表称为SUDS,即主观不适度)来确定各种恐惧事件及所产生的恐惧程度。比如0级相当于没有恐惧,100相当于极度的恐惧。例如阿利森可能会报告当一只蜘蛛在她的手臂上时,SUDS分级是100,这是她能够想象得出的最大恐惧。她可能报告5英尺处看见蜘蛛的SUDS是75;10英尺处的SUDS是50;20米处的SUDS是25。当受助者已经确定了10~20种引发不同程度恐惧水平的事件时,这个恐惧事件等级就完成了。

  通过一系列的恐惧程度来确定,这样恐惧等级就由低、中、高等不同的记分组成。伴随恐惧等级进行的放松训练对孩子来说,主要应用综合方法比较适当。比如在进行逐级适应刺激训练中,应该使用中性或愉快的刺激,通过默想、意象、催眠等手段把孩子的集中注意机制松弛下来。譬如练习注视一个玩具,把少儿的注意力集中在重复指令或其呼吸上,集中注意机制就可能产生变化,对恐惧对象的恐惧便可减轻。再譬如通过想象、影像、图画和磁带向患儿讲述美妙的故事。

  上述的蜘蛛,它既是一个画师,又是一个音乐家,它要寻找一个美丽的地方,架起它的琴盘,弹奏动人的音乐……这时它可能走错地方,请你用一个树枝,拨开它的迷途,让它走上正确的方向……在拨引蜘蛛逃离的时刻,应鼓励孩子大胆驱赶蜘蛛,让孩子知道蜘蛛只是靠分泌出的黏液和织成的网来捕捉小虫的,也惧怕人类,它并不能伤害自己,把它赶走去做事就行。

  正确使用矫正措施

  重度恐惧一般都有心理形成的背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心理形成的因素就愈加复杂,所以就恐惧行为而言,单纯一招一式和简单纠正方法是难以奏效的。这正是上述使用综合矫正措施的宗旨。比如《疯狂英语》的主讲人李阳成名之前,是一个非常胆怯的人,怕生人,不敢接电话,不敢去看电影,甚至做理疗时仪器漏电灼伤了他的脸也不敢作声。他的惧怕行为是自卑引起的,只矫正他怕人,怕接电话,效果肯定不佳。后来李阳在别人的帮助下通过"烈士亭自我朗读英语"、"贴海报主讲英语"、"挂耳环招揽观众"、"被同学押送上街"等行动磨炼自己,才走出了胆怯的怪圈。少儿惧怕行为也一样,除了突然惊吓引来的不良症状以外,也都有潜在的因素。我们绝不能仅作一般现象简单处理。如孩子惧怕老师的心理,我们就应该认真察觉研究一番。学生出现了这种现象,家长、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在沟通中检查自己的表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22.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34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4)》为网友醉眼不逢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