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建设实践,培养人才,掌握技术,但并不排除争取一切可能的外来援助。

  1960年8月,苏联政府单方面全部撕毁两国政府签订的关于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和合同,撤走全部专家,带走重要的图纸资料,设备材料的供应也随即停止,给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工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困难。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全国各部门、各地方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协同和积极支援下,核工业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仅用了四年多一点的时间,就建成了铀浓缩生产线,并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装置,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使我国成为一个有核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原子弹的爆炸成功使共产党明白了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在军事上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几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几十年后我们的企业却无视这一宝贵的经验,只是迷恋于低俗的模仿与复制,既没有进取心,也不想去进取。直到连赚点“加工费”的机会都没有了时,才想起要自主创新。虽说亡羊补牢,尚可补救,但我们已经浪费了多少时间,又浪费了多少的财力和物力?

  令人欣慰的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强力号召下,“自主创新”终于成为企业家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胡锦涛与温家宝都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始性创新能力,大力提高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努力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什么是自主创新?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自主创新就是能够立足自身的实际,在分析组织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能够不断地开发自我的潜能,创造出新的成果来。

  自主创新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制模式,也不是一种“尾随”战略,自主创新模式是一种超越前人的做法,也就是说,它形成的是一种“持续改进,迎头赶上”的运行机制。

  我们看到,美国在加快信息产业革命步伐的时候,已经逐步甚至主动地把汽车产业让位给了日本,这种“让与”不是“拱手让与”,而是更胜一筹的自主创新策略。现在早已不是制造业时代,如果中国不能在第三波新经济浪潮中迎头赶上,必将失去历史赐予我们的机遇。

  从现在企业界对自主创新的理解来看,他们多将自主创新理解为单纯的一种技术上的创新和改进,其实自主创新也涉及到共产党组织肌体的各个方面。那么,中国共产党到底是如何形成一种自主创新机制,使组织肌体保持常新的呢?

  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就是一种自主创新模式,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的创新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自主创新机制。也就是说,这种自主创新存在于中国共产党思想创新、理论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各个方面。

  中国共产党的自主创新最初始于思想上的自主创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中国共产党带来了新的理论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挥洒自如地运用这一理论武器,并使其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善于自主创新,而并非简单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而东欧许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未能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实践,结果因体制僵化而走向了剧变。

  事实上,当初曾经“君临天下”的松下公司,也因为在自主创新上的欠缺而一度被别人诟病。

  众所周知,松下幸之助可能是最早在中国社会引起关注的日本企业家,作为20世纪最优秀的领导者之一,松下幸之助得到了多种不同文化的认同:在日本,他被尊为“经营之神”;在西方社会,他的照片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跻身世界级企业管理天才的行列。“松下精神”一直成为全球业界多年来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松下精神”因为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已经开始产生危机。

  进入21世纪,当人们开始回忆松下的产品时,发现脑子里竟然是一片空白。大多数人除了知道松下是一个做电器的公司,别的就不知道了。提起索尼,人们都知道是做彩电与磁带的;提起三洋,人们也都知道是做录音机与彩电的;提起厦普,人们也都知道它的液晶做得好;提起佳能,人们知道相机做得好;提起丰田与本田,人们都知道汽车做得好。

  然而,松下的品牌却让人想不起任何产品,因为松下根本就没有核心技术。

  在核心技术不突出之际,松下电器以前的“成功经验”均被中国与日本的企业学到了手,甚至都超越了松下。

  松下就是以模仿创新为主的企业,因此,松下并没有领导任何一个产品的技术时代,从管理体制来说,松下也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东西,基本上属于传统与现代结合的企业,不要说和共产党的创新精神相比,即使和中国的华为、联想、海尔等公司相比,松下在创新上面也远远不及。

  因此,自主创新绝对不是一种“尾随”战略,而是一种自发有为,“后来者居上”的战略。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的思想武器武装人民的头脑,取得了“后发优势”。虽然中国共产党比国民党起步稍晚,但由于树立了这种“后发优势”,结果反而更快地掌握了中国革命的主动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32.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红色管理》第92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0)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二者的对立的一面还表现在,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已有的某些知识会显得陈旧过时,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错误,会干扰和模糊人们探索新事物、新规律的眼界与视线。

声明:《《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为网友彼岸花落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