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

邓小平理论创新实际上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是马列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没有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为中国共产党人长期苦苦求索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最终却由邓小平解决了。邓小平理论之所以称为邓小平理论,就在于具有比较完备的特质形态。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党的创新精神的典范。其10多年的理论创新活动,就其内容而言,大体分为两段。在十五大以前,主要是建构邓小平理论体系,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此后,则如十五大报告中所说:“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这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志的庄严历史责任。”事实上,第三代党中央领导率先这样做了。十五大以来,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成果也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成果,就是提出了"三个代表"思想。

  “三个代表”思想主要是推出了认识党的先进性的新理念。将过去长期讲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扩展为首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第二是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最后归根结底要落脚到成为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简言之,由过去讲了70多年的大体属于“一个代表”思想,扩展为“三个代表”思想,这就使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完整、更具有时代精神。

  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从理论的高度解决了中国企业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三个代表”的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

   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人们又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自然的征服者。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主客体的辩证统一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人的价值选择,同时,科学发展观又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尊重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统一、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

 《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

  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上,如果说第一代领导集体,解决了“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的毛泽东思想,主要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革命(包括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伟大创新;第二代领导集体,初步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创立的邓小平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新;那么,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初步地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这样的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则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党的理论伟大创新;进而“科学发展观”的出现,则是针对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国际大趋势及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提出的发展路线。

  可以说,共产党的理论从前到后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虽然体系庞大,但却有着一根中心线,那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正是因为每一个新理论的出现都是建立在前一个理论的基础之上,所以共产党的理论自始至终都没有走过弯路,或者自相矛盾。这是共产党理论的一大特色,也是值得企业管理者学习的地方。

  第四章

  

  自主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创新根基

  无论用什么样的语言,也难以形容“神六”飞天成功带给中国人的那份巨大的自豪感,以及带给世界的那种强大的震撼力。

  而当我们在蔚蓝的苍穹之下,面对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神六”划过天际的美丽的飞行弧线,我们是否想到“神六”成功在彰显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时,它究竟还在更深的层次证明了什么?

  神舟六号是真正意义上多人参与的航天飞行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世界航天大国,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和平崛起和强大,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攻克世界高科技难题和自主创新方面又取得了伟大成就,标志着伟大祖国正在迈向世界科技大国。

  毋庸置疑,“神六”成功引发的重要思考之一是大国现代化发展道路问题,即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不要及如何进行自主创新。

  我们的企业组织都在谈自主创新,但追本溯源,其实对“自主创新”谈论得最多的是中国共产党,而最先提出“自主创新”一词的也是中国共产党,最先用行动表明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也是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50年代初,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帝国主义不甘心其侵略政策在中国的彻底失败,除了在经济技术上对新中国实行全面封锁外,还在军事上严重的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他们依仗手中的核武器横行霸道,甚至叫嚣要对中国发动核战争。要反对核战争,粉碎核讹诈,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就一定要有强大的国防,一定要有自己的核武器。

  尽管当时国家的经济力量还很薄弱,科学技术和工业基础还很落后,但经过几年的经济恢复,我国的工业建设和科学研究都已有了新的发展。在核领域,已汇集了一些优秀的高级专业人才,开展了一些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批核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核科技人才,为我国核工业的创建积蓄了力量,打下了初步基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34.html

更多阅读

《红色管理》第97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5)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恰在这时,苏联政府又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给中国提供技术援助。  中国核工业从创建一开始就执行中共中央制定的“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强调把立足点主要放在自力更生

《红色管理》第95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3)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在以后的道路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但是,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决定了在中国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不能完全照抄马列主义的“本本”,也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的经验。因此,党始

《红色管理》第94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2)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其次,共产党的解放思想是一个永远坚持不间断的过程。而企业所追求的思维创新则是间断不连续的,当新的“蓝海”开辟,它们就会停止创新,当“蓝海”再次变为“红海”,它们又开始创新。  最后,“解

《红色管理》第93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1)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第四,是“导向性”原则。组织的导向决定着全体成员的注意力。从上个世纪初开始,企业的导向经历了一个从生产导向型、产品导向型、促销导向型、营销导向型的发展历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使命

《红色管理》第92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0)

系列专题:《向中国共产党学管理:红色管理》二者的对立的一面还表现在,由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和人类认识能力的不断提高,已有的某些知识会显得陈旧过时,会暴露出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错误,会干扰和模糊人们探索新事物、新规律的眼界与视线。

声明:《《红色管理》第96节:创新永葆组织生命力(14)》为网友黑框丶眼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