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4)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纠正父母的不良习惯

  如果父母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要予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孩子强迫症状的康复,并且不利于孩子以后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一点甚为重要。

  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生活在愉快幸福的家庭氛围中,对于那些先天素质不良的孩子,父母应经常抽出时间陪伴,鼓励他与其他孩子一起玩,对孩子不要有过多要求。

  分散注意力

  孩子出现不可克制的强迫现象时,父母要帮助孩子努力对抗强迫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放松,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同时采取一些办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试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先让患儿放松3~5分钟,然后,治疗者对他说:"当感到非常舒适和轻松时,抬起右手的食指。如果你仍然有点紧张,请抬起左手的食指。"当患儿抬起左手食指,治疗便可以开始。告诉患儿从害怕事件的层次中最轻的事件或情境开展。"现在请把这个事件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脑海里。并把这一事件或情境保持20秒钟。"然后让他报告想象情境时,体验焦虑的程度。当患儿报告之后,指示其进入放松状态。如果患儿想象后焦虑程度降低,超过30秒没有焦虑,说明症状在改善,可停止对这一事件的想象,如果连续三次报告想象焦虑程度不降,可换另外一个害怕的事件重新作业。

  第二种当给患儿建立害怕事件层次之后,治疗者将患儿引导到害怕事件的情境中,让患儿体验这种焦虑,反复多次之后,使其逐渐适应这种情境,不再感到害怕。然后再引导其进入另一个害怕事件的情境。这种系统脱敏治疗,都是从最轻的事件或情境开展,并且逐渐加大作业量的。

  不应体罚孩子

 第24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4)
  指责和体罚只会加重孩子的强迫症状,阻碍父母和孩子的正常沟通,而沟通是父母挖掘孩子不合理想法和潜在心理机制,从而进行认知干预的关键。只要父母、孩子、心理医生共同努力,孩子的强迫行为就会改善甚至消失。

  焦虑

  ★焦虑不可以长期持续

  儿童最早产生的焦虑现象往往是基因遗传带来的影响,它带有防御性。宝宝为母亲的离开而啼哭,这是对安全的渴望和爱的呼唤,是宝宝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

  千万不能让这种焦虑长期持续下去,一旦宝宝由低度焦虑转向高度焦虑,由短期焦虑转向持续的长期焦虑,由希望转向失望,由显性焦虑转向隐性焦虑,那就可能危及宝宝的心理健康。为此,我们需要及时地、自然地缓解这种焦虑。

  焦虑属情绪范畴,是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时,心理上出现的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儿童虽然具有单纯的独立思维能力,但因年龄小,遇到突然发生的挫折和打击,往往会受不了,使幼小的心灵失去平衡,由此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的症状

  焦虑是儿童期较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对外界细微的变化过于敏感、烦躁不安、担心害怕、感情脆弱等。儿童焦虑常见于学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这类儿童常常因学习成绩差,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惧不安,哭闹不停。对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看法非常敏感,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这类儿童还时常伴有睡眠障碍(做噩梦、讲梦话)、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及多汗、头昏、乏力等身心症状。

  ★焦虑的类型及产生的原因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心理素质较差,对外界的一些细微变化较为敏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他们的父母通常也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现象。父母的这种易焦虑素质,有可能直接遗传给下一代,也有可能在言行上被孩子模仿,父母对孩子的焦虑又呈现出焦虑反应,这样造成恶性循环。因此,父母应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要常在孩子面前焦虑不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35.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24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4)》为网友温柔的放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