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勇于承受委屈

  人们在生活中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经受委屈的考验。承受委屈是坚强、勇敢的表现,是更为成熟更为深沉的勇敢。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娇气任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生怕孩子受委屈,更谈不上进行承受委屈的锻炼。然而,并不是不想受委屈、怕受委屈、受不了委屈,就能够回避委屈。要让孩子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具备经受得住委屈的心理素质,从小进行一些委屈锻炼是有必要的。

  对孩子进行承受客观存在的委屈锻炼,最简单的做法莫过于当孩子受了委屈时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大动干戈。例如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如果不是大是大非问题,父母就不必为此硬要去找人家理论清楚。在家里也可以就某些问题对孩子耍点儿家长作风,让其受点委屈,之后再给孩子分析事因、讲明道理或向孩子承认错误。另外,对孩子进行委屈锻炼时要注意进行是非教育,在勇敢地承受委屈的同时更要勇敢地站立起来,保持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人格。

  注意气势激励

  懦弱性格最大的弱点是过分畏惧,要克服这一弱点,就要借助气势的激励。教会孩子用自我鼓励、自我暗示等方法来培养自己无所畏惧的气势,如:"你能编个故事给我听听吗?""当然能!"激励他们相信自我。

  培养心理素质

  注意培养不怕失败、勇于行动的良好心理素质。许多小朋友所以怯懦,无非就是害怕失败。但越害怕失败就越不敢行动,越不敢行动就又越害怕失败,一旦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之中,怯懦就更加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经常有目的地给孩子讲不怕失败、战胜困难的小故事。

  平时有意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随着这类锻炼机会的增多,孩子的勇气自然就积累起来,不会感到怯懦了。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大人的过分呵护,什么都替孩子包办,对孩子百依百顺,使孩子过惯了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对大人产生了依赖感。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事就怕。要培养孩子独立、勇敢的性格,家长必须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生活,如:自己睡觉、夜间独立上厕所、自己到商店买东西等。

  注意"怯懦传染"

 第2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1)
  大人在孩子面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表现。多数女性在见到突然窜出的老鼠或听到突发的声响时,会失声惊叫,孩子见到此景,也会吓得魂不附体。父母在对孩子进行胆识教育时,应注意鼓励孩子勇敢刚毅的表现,爱护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例如,男孩子喜欢登梯爬高,父母此时不要大声吓唬孩子:"掉下来就没命了!"这样会使孩子的胆量越来越小。父母应该赞赏孩子的勇敢精神,同时要给孩子讲清只在大人的保护下才能爬高的道理。这样既保护了男孩子活泼好动的天性,又使孩子增强了安全意识。在培养男孩子勇敢刚强的性格时,要避免出现把刚强变为粗暴,把"男子汉"气质理解为男尊女卑的错误观念。

  制定长短目标

  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一定会达成目标。长期目标则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使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并肯努力去实现。一个心中有目标的孩子,会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给予自由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失败,需要父母给予其不断尝试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自己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孩子会在最终达成目标时,获得一份满足感,并因此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障碍

  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困难中磨炼出来的。家长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理性地进行挫折教育是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挫折。

  适时激励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孩子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父母要注意在孩子通过努力而表现出点滴进步的时候,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56042.html

更多阅读

第4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1)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如何给病中的孩子减弱痛苦  爱的行为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又是一种可以用来表示惩罚的行为。把曾经隔离的猿猴放回正常的群居生活中去,开始时它们会表

第40节:别让孩子出问题(40)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气氛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个充满了敌意甚至暴力的家庭,是绝对不可能培养出快乐的孩子的。  ★调适"处方"两则

第39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9)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消除抑郁,不吃药当然可以,心理治疗也可以解决问题,不过,若生理方面症状较严重,适当服些药对尽快缓解症状有好处。症状缓解,人的信心也会有所恢复,进而有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因此,有条件的

第38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8)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倾心安抚孩子的不安,很多时候是出于想象,如狼在他闭上眼睛的时候出现,把他给吞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词汇却很贫乏。当他们不能好好表达时,帮助他们表达其想法,如那只想来咬人的狼是不是

第37节:别让孩子出问题(37)

系列专题:《矫正儿童问题行为:别让孩子出问题》  睡眠的不安  夜晚对孩子来讲是很难度过的。接受了电视或"小人书"等传媒的影响,在想象力丰富的学龄儿童脑子里,壁橱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若孩子长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在

声明:《第21节:别让孩子出问题(21)》为网友好基友一生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